武漢市青少年校園課本劇藝術節吸引近千名師生參加
11日下午,由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武漢市教育局主辦的“我們都是戲劇(戲曲)大師”2019年武漢市青少年校園課本劇藝術節進入展演環節。16所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小戲骨”們精心烹制了16道帶有濃郁校園風味的“文化硬菜”,角逐代表該活動最高獎項的“三鼎甲”。
據了解,該活動共吸引了全市50余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報名參賽。選送的56個參賽劇目豐富多彩,不僅有京劇、漢劇、楚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還有結合課本內容,根據校園生活創編的課本劇、校園短劇,以及聲色俱美的音樂劇、如夢如幻的歌舞劇等。經過9月24-25日兩天的預賽,武漢市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第三小學選送的漢劇《曹衝稱象》等16個劇目脫穎而出,順利進入“我們都是戲劇(戲曲)大師”2019年武漢市青少年校園課本劇藝術節展演環節。
黃陂區橫店街道臨空幼兒園《花木蘭》。記者彭年 攝
新洲區邾城街向東小學是新洲區唯一的戲曲進校園示範學校。該校以楚劇的藝術形式排練了《江姐》片段,節目在十二分鐘的時間裏將《紅梅讚》和《繡紅旗》串聯起來,讓孩子們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武漢市育才家園小學《飛越老人院》。記者彭年 攝
惠濟路小學《琴臺惜別》。記者彭年 攝
硚口區易家墩小學帶來的課本劇《報童》講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小報童的扮演者萬宇哲説,由於劇中部分臺詞需要用四川話來説,起初大家都開不了口。好在一位小演員的老家在四川,他媽媽就將錄好的“四川話版”臺詞發到群裏供大家學習。為了磨合得更好,大家臺上説四川話,排練休息時也説四川話,經過不斷練習,越説越正宗。通過反反復復地背臺詞,一點點地把握人物的內心,大家收穫了掌聲和讚美。
漢陽區鍾家村小學《別忘了我》。記者彭年 攝
據主辦方介紹,“我們都是戲劇(戲曲)大師”武漢市青少年校園課本劇藝術節活動自2016年舉辦以來,吸引了全市170余所學校的近3000名師生參與。今年除繼續評選出“我們都是戲劇(戲曲)大師”2019年武漢市青少年校園課本劇藝術節“三鼎甲”劇目外,展演環節將由專家評委增加評選“現場表演獎”三名。
經專業評委嚴格審定,“三鼎甲”分別被武昌區復興路小學選送的《木蘭從軍 》、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第三小學的《曹衝稱象 》、漢陽區鍾家村小學的《別忘了我》獲得,武漢市育才小學選送的《校園梨花一家親 》、武漢市育才家園小學的《飛越老人院 》、武昌區新河街學校的《 “貓”險記》奪得現場表演獎。(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向潔 通訊員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