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美麗村落成為當陽農民“聚寶盆”

2019-10-15 09:55:0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廢舊物造藝術庭院,有獎鼓勵垃圾分類,魚塘養水“跑道”養魚……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當陽市王店鎮、草埠湖鎮、廟前鎮等地,靜謐、美麗、潔凈的生活環境讓這裡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

  生態紅利帶動産業發展。一個個美麗村落,不僅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當陽市對標新要求,加快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再上新臺階。

  美麗鄉村百姓唱主角

  “碾子灣好風光,聽我來唱一唱……”9月4日,玉泉街合意村碾子灣,71歲的王開菊和鄰居們排練自編自導的歌舞《誇誇咱們的碾子灣》,為村“十一”聯歡晚會做準備。

  站在用廢舊石碾打造的文化廣場上,説起村裏的變化,王開菊咧開嘴笑了:“以前路不好走,到處破破爛爛,現在家門口和公園一樣,我兒媳婦都不出去打工了,開了個農家樂……”

  渠成網、路成行、田成方,村村都有小而美的“口袋公園”。近年來,當陽市通過“一區一帶一鎮十村”示範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大拆大建,保護原生態,建設新農村,成為當陽市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原則。廢食槽變花盆、舊磨盤造步道、舊壇罐飾院墻……村民們就地取材、自主設計施工,扮靚自家庭院,鄉村造景成本低還有特色。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開展初期,老百姓想改善居住環境,又怕花錢太多,大多持觀望態度。”王店鎮新店村村主任劉祖雲介紹,鎮政府出資培訓泥瓦匠,解決相應的建設物資,村裏掏錢聘請工人,村民將家中的廢舊物品再利用,大大縮減了開支,老百姓的勁頭也足了。

  老黨員劉德金説:“廢棄物變成了村民的寶貝疙瘩,不僅降低了農村環境整治的成本,也讓村民實現了環境治理的主體角色轉換。”

  目前,在當陽市鄉村振興玉雙示範區,已經有120多家農戶自覺進行了庭院改造,農民自掏腰包硬化通戶路10多公里,種樹1000余株。

  挖掘地域文化留住鄉愁

  白墻黛瓦,青石步道,小橋長廊。在王店鎮木店村,“一口印”景觀點不僅是村民的娛樂休閒場所,更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一口印”,得名于蘇東坡在當地的典故,遺址尚存。看著政府不僅為村裏修路,還建景觀,當地12戶村民無償讓出豬欄牛舍、閒置空地近18畝,成就了玉雙路上的這道亮麗風景線。“這個地方以前很荒,現在,路邊賣西瓜一天都可以賣100多元。”57歲的陳秀林嫁到木店村已30多年,雖知道村裏有個“一口印”,但直到景觀建好,才知道蘇東坡是誰。

  貧困戶孫定敏看著村裏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村子建漂亮了,來的人就多了,我們的紅薯、雞蛋、柑橘、生態豬肉等土特産就不愁銷啦!”如今,圍繞“一口印”,周邊正在形成一片集吃、住、遊、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區。

  8月29日,記者來到草埠湖鎮開源村,村委會門口,一台退役的“東方紅”拖拉機被巧妙安置在知青文化墻邊。

  草埠湖鎮副鎮長高萬才告訴記者,開源村是過去知青很集中的地方,主打知青文化。過去一年,全鎮整合各類資金8000余萬元,完成了集鎮道路刷黑,文化街區創建,以及人行綠道、集鎮公廁和村級小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鄧代紅是開源村黨支部書記,逐戶上門教垃圾分類方法,安排工作人員根據各家的垃圾分類回收情況,獎勵蒼蠅拍、牙膏牙刷等小物件。“如今村民不僅掌握了垃圾分類知識,還養成了定時定點堆放和處置的習慣。”鄧代紅説,村裏變乾淨,變美了,回來旅遊和投資的知青更多了。

  生態紅利帶動産業發展

  家鄉越來越美,讓王店鎮木店村九組的王先亮父子倆先後決定回鄉發展。

  王先亮早年在外做茶葉生意,2018年上半年回鄉成立了添福紅薯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社員37個,帶動近300農戶,種植面積2000多畝,年産量4000噸、産值400余萬元。

  2019年7月,王先亮大學畢業的兒子王師民也回鄉發展了。“家鄉變化太大了,美多了,熱鬧多了。”王師民告訴記者,他的不少小夥伴已經陸續回鄉創業,有做電商的,有種柑橘、茶葉的。

  在北部廟前鎮沙河村,關雎河畔濕地水質由劣五類改善為三類,白鶴、鴛鴦、野鴨、關雎鳥等鳥類長期落腳於此,濕地旁生態種植園的葡萄、黃桃等水果供不應求。

  在草埠湖鎮高臺村,有一家“奔跑”在漁業最前沿的欣翔漁業公司。500多畝水面波光粼粼,卻不見魚兒翻騰的場景。在公司總經理張家柱的指引下,記者看到水面中間如“跑道”一樣的水槽依次排開,飼養員向水中投入餌料,密密麻麻的魚群立刻翻騰起來。“整個魚塘只有2%的面積用於養魚,剩下的98%全部用於養水。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水質,生態養魚。”張家柱介紹:“6條水槽大約是一畝水面的面積,普通草魚産量在15萬公斤左右,特殊品種的産量也可達到9萬公斤。而傳統養殖一畝水面産量在1000公斤至1500公斤。”

  據悉,該公司計劃打造集農事體驗、觀光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示範園。建成後,有望實現年産值1.2億元,旅遊觀光利潤預計150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及周邊農民增收450萬元。

  當陽市相關負責人説,“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要打造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富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宜居、富民、和諧的美麗鄉村,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雲寬 文俊 通訊員 王濤 汪運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