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之畔崛起“靜脈産業”
圖為:博源環保廢舊家電拆解生産線。
人的身體裏,靜脈血管承擔著把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臟的重任,是血液循環的重要部分。
垃圾回收和再資源化利用産業,被形象地稱為“靜脈産業”。
9月底,黃石市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總投資20億元的光大靜脈産業園成為最大亮點。
礦坑越來越深、資源越來越少,著眼經濟轉型升級,近年來,黃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産業一路領跑工業經濟,成為全市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收破爛”問題上了深改會
一排排舊冰箱在傳送帶上運轉,破拆箱體、取下壓縮機、收集銅線……每經過一個工位,箱體上的有用部件就被拆下一些。
10月13日,大冶有色博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廢舊家電拆解生産線一派繁忙。
這是一傢具有年拆解120萬台家電能力的公司,也是湖北為數不多的國家“城市礦産”回收基地,為大冶有色、新冶特鋼、白蓮河鋁廠等企業提供了大量原材料。2018年,公司銷售收入1.2億元,2019年截至目前,已實現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
面對蹭蹭上漲的數字,公司黨委書記袁靜波卻高興不起來。“回收廢舊家電一般不開發票,拆解産品銷售,卻必須開票,無法抵扣增值稅,攤薄了公司利潤。”
城市礦産回收的源頭是廢品回收站,老百姓俗稱“收破爛的”。他們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實際上是工業“靜脈血液”回流的重要環節。
企業的痛點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如何解決資源回收企業的發票問題,支持他們加快發展?
2019年以來,“三廢”(廢鐵、廢鋼、廢銅)行業稅務問題被列入黃石市委深改委會議的重要議題。“黃石是廢舊鋼鐵消耗大市,本地自産廢舊鋼鐵無法滿足需求,引導廢舊鋼鐵回收企業加快發展,需要各部門形成合力。”會議達成共識。
“經過多次彙報溝通,省稅務局下發了71號文件,對符合條件的廢舊金屬回收企業,實行按需領用發票……”9月,市稅務局通報最新進展,並提出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印證再生資源業務的真實性,從而堵住虛開發票的行為。
市財政局也端出了試點先行的財政獎勵政策,“將新港園區廢舊物資加工貿易項目列為市政府重點支持項目,支持建設廢舊汽車拆車基地,構建網絡平臺、廢鋼企業、稅務部門多方會談機制。”
黃金山垃圾場裏刨“黃金”
2019年8月13日,收到湖北省生態環境廳頒發的7萬噸/年的危廢物品經營許可證,湖北大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諶宏海長舒了一口氣。
過去,這家全省第一批拿到危廢許可證的企業,只有3萬噸/年的危廢産能,處理大冶有色的煙道灰後,再無空間。“黃石是全國第三大印刷電路板産業基地,本市企業産生的固廢還要運往外省處置,大江能否為更多本地企業提供環保保障?”2018年6月,黃石市委主要負責人的一番話,堅定了諶宏海擴大産能的決心。
上馬6000多萬元的技改項目,擴大産能的申請很快獲批。
消息傳到位於黃金山的工業新區,印刷電路板企業紛紛上門。上達電子的廢液、西普電子的含銅污泥一車車拖到大江。“僅物流成本一項,就下降80%。”這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喜形於色。
黃金山的“垃圾”在大江眼裏可是寶貝。第一步濕法工藝,提取含銅金屬、硫酸鋅等,銷售給冶煉企業煉成純度更高的金屬;第二步火法,提取鉛、鉍、錫等,賣給電子企業、醫藥化工企業,用於精密元器件;再進一步篩選、提純,還能提取金、銀等稀貴金屬。
更大的循環來自爐渣選礦:大江從爐渣中提取銅,直接用於冶煉高純度陰極銅;提取非標鐵金礦,廣泛用於煤礦、鋼鐵等企業;剩下的尾砂,也是重要的水泥生料,本地的華新水泥、外省的海螺水泥,都是他們的客戶。“吃幹榨盡”帶來財源滾滾。2018年,大江環科産值達到12億元,2019年截至目前,已經實現産值9億多元。
著眼不可再生資源高溫裂解、安全填埋,2019年4月,大江環科牽手光大環保,在黃石市下陸區長樂山工業園區徵地500畝,啟動靜脈産業園項目。
更多“加柯奇跡”在這裡上演
含硫煙氣被視為“藍天殺手”,低空含硫廢氣的排放,讓藍天被霧霾籠罩。
2015年底,加柯環保中標黃石某大型國企的煙氣處理項目後,把工廠從潛江整體搬遷到黃石,以含硫煙氣、粉塵為原料,通過與純鹼進行化學反應,生産無水亞硫酸鈉和焦亞硫酸鈉。“我們的産品都是基礎化工原料,由於純度可控、品質穩定,一上市就銷售火爆,不少企業預付定金搶購,産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黃石加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拓展經理蔡建紅介紹,公司2016年投産,2017年銷售收入 7000多萬元,2018年達到1.4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産值1億多元。
從零起步到進規上億,加柯環保一夜之間長成“小巨人”,這背後,是國家環保政策約束的結果,也是企業瞄準市場果斷進軍的成果,更離不開黃石工業經濟的滋養。
大冶有色、新興鑄管、華新水泥、寶武涂鍍……如果説這些“巨無霸”工業企業是黃石經濟的大動脈,那麼,承擔“排污納垢”“吐故納新”重任的環保企業,就是黃石經濟不可或缺的靜脈血管,動靜結合、相互配套,形成循環經濟産業鏈。
2018年,黃石節能環保産業有規上企業35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實現工業總産值85億元,同比增長9%;利稅5.47億元,同比增長18.2%,遠高於全市同期工業經濟年均增長水準,是全市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被列入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
效益可觀,門類也更加齊全:以東貝集團、湖北迪峰、大冶斯瑞爾為龍頭的高效節能技術裝備産業,以建材節能設備總廠為龍頭的工業窯爐等工業節能産業,以徐風環保、藍天環保為龍頭的大氣治理産業,以大江環科為龍頭的尾礦資源化和工業廢渣資源循環利用産業,以及廢舊家電、機電、汽車拆解資源化産業基地,正在加速前進。
磁湖之畔,“靜脈産業”未來可期。(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娜 通訊員 丁元拾 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