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十堰脫貧攻堅蹄疾步穩

2019-10-16 13:21:4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十堰脫貧攻堅蹄疾步穩

圖為:鄖西縣湖北口東川村易地搬遷安置點。(視界網 楊洪霞 攝)

  查補“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短板32495個,解決群眾困難和問題5.6萬個,新增特色産業基地11萬畝,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總數達到9381家……作為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主戰場,截至2018年底,十堰市累計脫貧65.9萬人、出列貧困村346個,2019年確保存量貧困人口17.4萬人脫貧,4縣1區、110個村出列摘帽。

  “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但我們不打折扣、沒有退路。”十堰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圍繞“一有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下大力氣補短板,通過産業扶貧切實提升脫貧品質,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建立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補齊短板,不讓一人掉隊

  “活了50多歲,洗澡從來都是用盆接熱水,如今裝上浴霸、熱水器,可以淋浴了。”陰雨連綿、氣溫陡降,竹溪縣豐溪鎮周家壩村村民吳桂明説。

  他家屋頂原先蓋的是石板瓦,年久失修,經常漏水,廚房和廁所都是土墻,經常垮塌。2019年3月,竹溪縣圍繞“一有兩不愁三保障”,普查脫貧短板。經過研究,村裏把吳桂明家納入危房改造,廚房、衛生間納入廁所革命。不到兩個月,老吳家煥然一新。

  “一有”是指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庭年有超過當年全國扶貧標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兩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通過補短板,對存在問題全面整改,不留死角,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不讓一人掉隊。”十堰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該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印發《關於補齊“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短板的工作方案》,全市隨即組成722個專班、6224名幹部奔赴128個鄉鎮(林場)1774個村,核查702053戶2393201人。

  市、縣、鄉、村分層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普查範圍、標準、時間節點等,讓基層幹部拿準“尺子”。對於問題線索,按“疑似從有”原則,多層次、多部門復核,共核實貧困戶飲水安全、住房、義務教育和醫療保障方面問題32495個,逐一建立臺賬,逐個整改。截至10月10日,已整改銷號32048個,本月底將全面清零。

  培育産業,拓寬脫貧路子

  “入社第一年就掙了7000多元,一畝艾草頂得上3畝小麥!”10月11日,鄖西縣店子鎮七里溝村,貧困戶孟慶雲正在艾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忙活。他説,自從種上艾草,感覺離脫貧越來越近。

  這家合作社成立於2018年6月,流轉土地808畝,年可加工艾葉25萬公斤,年産值100萬元。目前,合作社註冊社員324人,其中282人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前不久,合作社向社員發放分紅12萬元、務工工資8.3萬元、土地流轉費16萬元。

  穩定脫貧,産業是支撐。十堰加強農産品特色品牌建設,全市特色産業基地601萬畝,農産品加工産值421.3億元,456個貧困村發展合作社1215家。該市組建市、縣兩級專家組,入庫專家123人,覆蓋茶葉、柑橘、畜牧、水産、蔬菜、桑蠶、食用菌、中藥材、糧油等特色産業,並從當地種養能手、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等實用技術人才中,選派687人擔任産業發展指導員,向貧困戶發放技術手冊10萬餘冊。

  該市探索創新企業與貧困戶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土地入股、資産託管、轉移就業等方式,讓貧困戶融入生産活動;鼓勵龍頭企業到農村辦廠興業,建立生産基地、原材料供應基地、農業項目孵化基地。

  針對留守老人、婦女群體,十堰推動建設扶貧車間、作坊。目前,全市扶貧車間、作坊7308個,帶動2.84萬特殊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鞏固成效,健全穩固機制

  “同在一個村,為啥只升級碾盤溝的路?”2018年10月,鄖陽區柳陂鎮白鶴鋪村一次村民大會,11組村民楊清國發牢騷。

  這個村由原大嶺塘村和碾盤溝村合併而成,交通是老大難問題。於是,該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修通3.5公里通往碾盤溝的村級公路後,村裏又發揮區扶貧開發公司作用,投資48萬元打通5組至11組道路3公里。

  不滿消失了,全村擰成一股繩發展生産,一年來建設香菇基地12畝、蔬菜大棚117個、花椒基地和核桃基地30余畝。“要治窮,先治心。心齊了,事就好辦了。”村黨支部書記王先鋒説。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作用,十堰市著力凝聚人心,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該市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新改擴建中小學校舍105萬平方米,建成鄉鎮中心幼兒園110個、850個村級幼兒園,從教育入手,斬斷貧困代際傳遞鏈。從2019年4月1日起,全市所屬各縣(市、區)農村低保保障標準較上年提高5%,從8月1日起,農村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左右;大病、特殊慢性病門診就診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左右。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23058戶354548人;投資2.4億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24.8萬人;完成危房改造10802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馬金安 楊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