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主軸景觀軸初見成效 大都市風貌彰顯
原標題:武漢長江主軸景觀軸初見成效 注重人性化體驗 大都市風貌彰顯
中華路城市陽臺夜景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門前雕塑《擁抱希望O2》
隨著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召開,武漢正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各地來賓。登陸《人民日報》的東湖綠道海報在朋友圈刷屏,城市天際線在燈光秀的映襯下驚艷亮相,老建築修復、建築外觀的改善正在重新定義當代武漢的美感,人們發現武漢更有氣質,也更有特色了。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創建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工作為契機,近年來致力改善武漢城市整體風貌,既對城市色彩、建築立面、街道景觀等城市要件有整體設計,也精雕細琢打造亮點區域。繼武漢大道、東湖綠道、中山大道後,長江主軸景觀軸也初見成效,慢行濱江道“卓越大道”、武昌觀江地中華路“城市陽臺”、城市小景雕塑均已建成向市民開放。
還路於人設計濱江慢行道
“卓越大道”現4公里喬木綠廊
沿江大道江漢路至長江二橋段的4公里區域為規劃定義的“卓越大道”,主打慢行交通,將道路及岸線“還給行人”,同時以精細化的標準著力提升這段四公里沿江道路的景觀效果。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前道路整改大多是拓寬機動車道,這次我們更關注人行,打造高品質的慢行濱江道,還路於人也是國內外城市發展的趨勢。”
步行至沿江大道可以看到,背江一側增設了一條6.5米寬的雙向非機動車道。武漢市規劃研究院規劃專班負責人稱:“規劃初期,我們發現臨江一側的人行道太窄,無法滿足開闢自行車道的條件,調研結果顯示這一側騎行的行人相較于背江也少很多。因此我們決定將自行車道全部挪至背江一側,同時在自行車道兩側的綠化帶中補種法桐,並採用對稱的佈局手法。”目前法桐長勢良好,預計一年後,“卓越大道”將形成一條4公里的喬木綠廊。市民騎行在自行車道上綠蔭環繞,既能隔岸觀江,又能欣賞左側歷史建築群。
據了解,本次沿江大道改造還關注了很多人性化細節。最近市民王女士下班從沿江大道開車回家,經過一元路時發現,拐彎處變“急”了很多,必須要減速才能順利過彎。規劃專班負責人解釋道:“這是我們特地設置的‘小心機’,沿江大道緊鄰的垂江道路較多,車輛轉彎對行人也有一定的影響,將車輛轉彎半徑縮小,既呼應了卓越大道慢行街道的主旨,也保證了非機動車道行人的安全。”除了彎道半徑改建,轉彎處道路也被適當抬高與人行道無縫銜接,避免了行人騎行時的顛簸。
目前雙向自行車道建成後,沿江大道該段已全線取消路面停車位,未來將全線禁停,並在周邊補充新建6個停車場。
中華路城市陽臺
修復後的老建築“煥新顏”
500余棟古今建築群煥新顏
人工打磨實現“修舊如舊”
實現沿江大道景觀提升,建築修復是關鍵的一環。如何將立面統一美化,實現老建築“修舊如舊”,是修復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武漢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此次負責14棟建築的立面修復。此前,他們從未見過它們的真實面貌。“不止我們,大多數武漢人,特別是年輕人可能都沒見過。”許多老建築都曾被奶黃色塗料或青石漆粉刷過外立面,原貌因此被覆蓋。以港務集團倉庫為例,修繕之前該棟建築被層層彩漆包裹且建築體量十分巨大,直觀上依稀能辨識出其西方古典的建築樣式,但建築細節及基本歷史信息被大量覆蓋。工程師們在檔案館、圖書館以及網絡論壇上尋找了大量歷史照片甄別比對,發現原來該棟建築為原日清汽船公司倉庫。
相關負責人介紹,修繕過程首先要對立面彩漆進行清洗,但由於該建築花飾年久失修,無法承受高壓水槍的壓力,只能通過工人對每處花飾逐一人工打磨,再依據歷史照片最大化還原原貌。
除了老建築修復,現代建築整治也是本次修繕工作的一部分。樂福酒店位於原美國領事館右側,由於建築立面平淡呆板,窗框色彩跳躍,與周邊歷史建築群顯得極不協調。負責人透露:“我們對建築現狀進行了充分調研,深入勘察了建築結構情況,並對窗洞等細部尺寸精細測繪,採用深灰與淺灰相間的色彩重新粉刷外墻,並增加立面豎向構件凸顯趣味性,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強調縱向線條以契合古典建築的優雅。”
據悉,本次立面整治規劃將陸續對沿江大道江漢路至長江二橋段內500余棟建築進行整治修繕。
沿江大道亮點景觀
沿江大道打造了舒適的步行空間
“城市陽臺”打開長江水岸線
垂江小巷串連武漢地標景觀
中華路碼頭是每年武漢渡江節的入水點,也是武昌市民親水納涼的去處。但由於樹蔭遮蔽、商鋪雲集等種種原因,中華路碼頭及周邊區域並沒有很好地展現“一橋飛架南北,龜蛇鎖大江”的武漢特色景觀。
近日,臨江大道武昌江灘段圍擋拆除,中華路碼頭呈現出了全新的景觀。從前水準的觀江臺被改造成了錯落有致的紅木色棧道,從臨江大道一直延伸到水岸邊,市民可走上棧道遠眺長江,或沿棧道抵達水岸邊親水。觀江台下層商鋪全部撤離,形成了一條浮雕文化長廊。緊鄰觀江臺最高處的廢舊餐廳也變成了一處紀念展示館,陳列著有關城市文脈的歷史物件。
站在棧道上可以看到,沿江邊碼頭都已被集並在一處,水岸線與棧道相連向兩端延伸,相較于改造前擴大了至少一倍。武漢市規劃研究院規劃專班負責人稱:“我們改造中華路碼頭的初衷就是想要釋放更多濱水空間,把江灘‘還給’市民,打造濱江宜人、景觀獨特的‘城市陽臺’。”
除了濱江改造,規劃還將民主路往蛇山方向打通,串聯武漢地標黃鶴樓、小吃一條街戶部巷,市民可從黃鶴樓沿民主路穿過戶部巷,直接步行至江邊。
三陽路街邊雕塑傳遞環保理念
“城市小景”吸引市民駐足留影
城市大範圍改造變美的同時,街道裏也悄悄涌現了“小景觀”。近日,武漢市規劃研究院一層門前新增了一處水景雕塑,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留影,紛紛誇讚:“這裡像一個小湖景。”
2019年“十一”前夕,武漢市規劃研究院門前圍擋拆除,露出了一塊近300平米的鏡面水景雕塑。不規則黑色“島”狀區域被三釐米流動水面覆蓋,靠近京漢大道一側還立有四個大小不一的旋轉雕塑,均以氧氣的化學符號O2為造型主體,通過多層疊加組成立體球形,在電機的作用下與水流同時“運動”,名為《擁抱希望O2》。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介紹,這裡採用了切割的設計手法,劃分出島狀的花壇和水景區域,弱化市政道路與前門廣場的疏離感,使空間更開敞。鏡面水景與建築落柱結合處設置漣漪狀的光帶,搭配景觀雕塑裝置,既弱化了建築的線角,也煥發了場地的活力。
據悉,整座雕塑想要倡導的內容就是資源保護,而氧氣是生命的基本來源,是一種不可重復和不可替代的資産,必須得到保護。為應對當下過度文明所帶來的全球污染,在建設“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江風湖韻的美麗武漢”的新時代,每一個武漢人都應該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尊重生命,熱愛生活。
類似的藝術景觀,在武漢市都市産業大廈側門也建了一個。鏡面水景上,玫紅色方塊與白色圓環若即若離,看似兩者毫無關聯,但站在圓環前以玫紅色方塊為背景,打開手機鏡頭可以看到“玫瑰色的你”,寓意透過玫瑰色的眼睛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世界。
【連結】
專家指出:“還路於人”是全球趨勢
武漢將進入公共視覺管理的時代
對於武漢城市品質提升帶來的變化,專家們也有很多話要説。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周婕感慨:“這幾年武漢的變化都是肉眼可見的,沿江道路變寬,整體立面翻新……長江主軸建設讓城市色彩愈加豐富。”
她認為,沿江大道是武漢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線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未來展示國家中心城市和未來世界城市的亮點區域。就中華路碼頭來説,規劃不僅良好地展現了臨江濱水資源,還考慮了武昌古城的歷史文化環境,利用景觀將黃鶴樓、蛇山、戶部巷、長江大橋等文化節點串聯。
她強調:“本次規劃的理念從重視交通效能變成了全面關注人類交往和生活方式,是一次很大的轉變,這也是全球規劃‘卓越化’濱江道路的整體趨勢,街道應建設更多的宜人空間,激發城市活力,讓沿江大道景觀成為武漢對話世界的形象窗口。”
湖北美術館館長傅中望經常出差各地,近幾年,他收到了不少國內外朋友對武漢長江主軸景觀的誇讚。“總體來講,整個城市的建築、景觀、立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長江主軸已經打出了武漢品牌,城市建築方面現在的外立面更注重於呈現不同材料的肌理,表現出了每棟建築多樣化獨立的個性。但能夠打動人的單體建築還是不夠,武漢需要規劃更多原創獨立具有藝術性的建築形態。”他認為,提升城市景觀不是做幾個雕塑種幾棵樹就能解決的,凡是呈現在戶外的建築形態,都應當被認真設計斟酌,用藝術的方式進入公眾視野改變城市,才能從根本上推進城市的變化。
傅中望指出,武漢已經逐漸進入了公共藝術視覺管理的時代,各個領域的專家乃至普通市民都應當參與到公共藝術的設計,對城市藝術綜合化管理,共同為打造美麗武漢出謀獻策。(撰文:胡維佳 徐靚 供圖: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