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 無事不擾——襄陽優化營商環境
圖為:公安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為緬甸籍女孩辦理落戶手續。(視界網 張偉 攝)
襄陽正加快高品質發展的腳步。
為優化營商環境,該市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提出要熱忱為企業和群眾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目前,該市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一張網”已全面建成運行,196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工業項目“先建後驗”等全面推廣。
2019年1月至9月,襄陽網上受理企業登記申請14859件,新發展企業類市場主體11844戶,同比增長4.31%,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49.67萬戶。
容缺受理 立等拿證
10月11日,市民黃雪萍要辦餐飲衛生許可證。她走進襄陽市行政審批局諮詢後發現,還缺一份重要文件:公共場所衛生檢測報告。
前年,她受人之托辦餐飲衛生許可證。為拿到衛生檢測報告,先找公共檢測機構,然後轉而找第三方檢測機構,多花了幾百元,一共跑了七八趟,近半個月才拿到證。
但這次“畫風”變了,工作人員告訴黃雪萍,現場就可辦證,檢測報告在辦證後補充歸檔即可。半小時後,黃雪萍拿到許可證。
“對創業者而言,一天都不容耽擱。我們探索告知承諾制審批,通過‘容缺受理’為創業者節省時間。”該局行政審批四科科長孟德君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襄陽市行政審批局聯合市衛計委,探索對衛生許可證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申請人備齊必要申請材料後,簽訂一份《承諾書》,簽收一份《告知書》,就可現場拿到衛生許可證;疾控中心會及時跟進主動上門檢測。
這一做法得到湖北省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辦公室肯定,並於2018年6月對湖北省衛計委下發文件,要求在全省推廣。
“容缺受理”的範圍還在拓展。該市市場監管局也積極推進産品準入便利化改革,該市食品生産許可時限已壓縮至10個工作日。
先建後驗 加速企業落地
7月29日,順博鋁合金湖北有限公司在老河口市開發區循環經濟産業園奠基,這是老河口“先建後驗”的首家工業企業。
順博公司于6月18日將5個要件提交到審批局,申請開工。7月5日,公司獲得施工許可。從申請到許可,只花了17天。“以往,項目申請後需經過受理、環評、安評、能評等45個環節,花費60多個工作日。如今實行先建後驗,所有環節被大幅壓縮。”老河口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襄陽市對工業園區中負面清單以外的工業生産性投資項目實行“先建後驗”改革,項目單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按照政府主管部門設定的準入條件、建設標準和相關要求,依法依規自主開展勘察、設計、節能評估等事項,並向政府有關部門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和備案後,自主選擇施工單位先行建設,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
據了解,“先建後驗”整個辦理流程11個環節共計30個工作日,比制度改革前(45個環節,辦理時限111個工作日)減少34個環節,可節約81個工作日。目前襄陽“先建後驗”改革的實施地域範圍已由中心城區擴展至縣市區。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審批部門同步辦理相關審批事項,為項目業主節約大量時間。項目竣工後,按照事先承諾進行集中驗收。截至目前,該市已對中心城區的15個項目進行聯合評審。
掃下二維碼 請你提意見
上個星期,襄城市民焦志俊為駕照的事感到很困擾。
焦志俊的外地駕照將於2019年12月到期,他想更新駕照。“到車管所排隊很久,工作人員卻告訴我得先將駕照轉入本地。花了2個小時還沒辦好。”焦志俊很懊惱。
焦志俊選擇通過手機掃碼,進入襄陽市審批服務“好差評”平臺,將意見反映上去。
一天后,焦志俊得到電話回復。“原來是工作人員沒聽懂我的外地口音,將駕照異地轉入和到期更換兩個業務搞混了。交警部門向我致歉,保證將完善優化相關流程,妥善幫我辦好手續。”焦志俊滿意地説。
襄陽市行政審批局大數據技術保障科負責人馬超介紹,過去,群眾評價行政審批只能通過意見簿、意見箱等方式,效率低,且溝通不暢。2019年9月,該局推出的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體系上線。辦事群眾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好差評”二維碼,就能點評,反映辦事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當前,該體系已收到企業和群眾掃碼評價482條,其中滿意的424條,不滿意的58條。
襄陽12345政府熱線同步建立“好差評”督辦專線,及時反饋。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承諾,能及時落實,就當場解決落實;需要調查,會在5個工作日內給予答覆;比較複雜的問題,會在15個工作日內全部解決。
目前,“好差評”評價體系已遍及襄陽所有政務服務大廳以及縣市區、鄉鎮辦政務服務窗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嶼 通訊員 謝平安 黃興艷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