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運會 武漢不説再見
中國軍人手捧保存聖火的和平尊。
相聚時難別亦難。10月27日晚,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閉幕式上,一名中國軍人將火種保留在“和平尊”中,主火炬塔緩緩熄滅,現場上萬名觀眾和運動員久久凝視、不少眼中泛著淚花,軍運會圓滿落幕。
10天來,難忘運動員們的奮力拼搏、觀眾們的熱情歡呼、志願者們的辛勤付出。軍運會落下了帷幕,留下的不僅有歡喜和淚水,有榮耀和夢想,有被重新書寫的歷史,還有讓所有參與者和市民紛紛點讚的文明美麗、路網暢通的武漢。
軍運會已然深深烙上了中國印記,留下武漢足跡。在本屆軍運會中,武漢高標準規劃、高品質建設、 高水準保障,全城動員,全民參與,展現了城市新形象。武漢軍運會的聖火熄滅了,但世界和平的薪火將永遠燃燒。
留下友誼和平 拼搏趕超正當時
軍運會聖火
共享友誼、同築和平。來自世界各地的近萬名軍人運動員,因軍運會相聚武漢,沐浴“和平榮光”,在賽場上公平競技、全力拼搏,在場下擊掌相擁、暢敘友情。
比賽的金牌彌足珍貴,友誼的金牌地久天長。“我們超越了運動本身,走到一起,這才是本次盛會最大的成功之處。”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赫爾維·皮奇裏洛,這樣形容他對武漢軍運會的印象。
“開幕式時,當丹麥一名運動員將友誼徽章贈送給我時,所有的辛苦努力都化為感動和自豪。”開幕式名牌手武漢大學研究生晉凡舒説。
打破語言壁壘,以體育傳友誼,每天都在軍運會上演。109個國家9300多名軍體健兒從世界各地而來;數十萬“水杉綠”“江潮藍”“磚玉紅”從五湖四海相聚;首次走出“軍營比武”,改變以往以軍方為主、相對封閉辦賽的模式……
自2015年5月成功申辦軍運會以來,進入“武漢時間”已四年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實現了“給世界一個最讚的軍運會”的承諾。
成功背後,傾注著無數人為之努力的汗水。為了保障各國運動員在軍運村吃得好,武漢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人員在田間、在案頭、在實驗室,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奮鬥了300多天,確保了310余噸供應軍運會的豬牛羊雞鴨蛋和52種果蔬産品的品質安全。
為了保障道路安全,43天全力以赴、堅守崗位的“警藍身影”在閃爍警燈的映襯下,穿梭在武漢大街小巷,靜靜守護賽場平安、城市和諧。
地鐵提前開通、舊樓改造提速、工程工期縮短……軍運會籌辦工作的成績背後,是廣大勞動者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也是勞模精神在這座城市的弘揚。
“發揚軍人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以昂揚的鬥志和耐心細緻的工作迎接軍運大考。”這是武漢在籌備軍運會之初,便給自己立下的規矩。如今,這“三種精神”更成為武漢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鼓舞著大家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投入到新的工作生活中,奮勇拼搏。
留下綠樹繁花 大美江城路網暢
武漢黃陂木蘭湖畔,海軍五項兩棲越野競賽項目選手,奔跑在一路格桑花開的木蘭花道上。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因為軍運會,大江大湖大武漢,更有國際范,刷新了城市的“顏值”,綠樹繁花、路網暢通,讓軍運會嘉賓和全城市民紛紛點讚。
走在武漢的街頭,細心的市民一定會發現,城市的“顏值”越來越高。在城市窗口、軍運場館和軍運村周邊,綠蔭掩映,滿園彩花,皆為迎軍運綠化的點睛之筆:從天河機場至機場二通道沿線,青青綠草,斑斕花墻,碧波盪漾,來賓們點讚大武漢的生態之美……為迎接軍運會,兩年來武漢市種植大樹16萬株,道路綠化提升里程800多公里,提升一批特色林蔭景觀道。
白天繁花似錦、綠意盎然;夜晚流光溢彩、華燈璀璨。25公里長江主軸變身“萬里長江第一屏”,不斷變化的光影動畫,成為武漢夜景的點睛之筆。軍運保障線路上的23座橋梁,7萬多盞燈流光溢彩,扮靚武漢夜色之美、橋梁之美……因為一場軍運盛事,“夜色江城”被世界聚焦。
橋美路美,道路暢通心更美。“以前需要繞幾條路,現在高架橋建成,一路綠燈真方便。”“這段路曾經坑坑洼洼,現在平整得連路面的井蓋都看不到”……軍運會期間,穿行在三鎮街頭巷尾,這樣的讚嘆聲時有耳聞。
一批工程暢通城市交通。“金秋黃”的楊泗港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連接漢陽和武昌,格外靚麗。江北快速路,大學園路跨三環線高架,漢江大道商務區段,二七長江大橋臨江大道匝道……2019年以來,一條條道路建成通車。以軍運會為契機,武漢花大力氣修路架橋,交通越來越便捷了。
留下健身場館 全民健身動起來
刷新城市顏值的同時,軍運會給武漢留下的還有一大批高標準建設和改造的軍運場館。武漢市民運動健身,有了更多選擇。
五環體育中心
在五環體育中心看完乒乓球比賽,乒乓球愛好者黃先生感嘆,“場館非常高大上,以後鍛鍊有了新地方。”作為本屆軍運會最大新建場館,武漢五環體育中心的建設充分彌補了武漢臨空港經開區長期缺乏大型體育運動場館的問題。
賽事結束後,其將成為一個輻射武漢西北區域,以體育比賽、全民健身、體育公園、商業運營為主,以文化娛樂、表演展示為輔的城市綜合體育活動中心。
“軍運會場館分佈在漢口、沌口、光谷、黃家湖4個大板塊,儘量讓所有市民都有觀賽機會。運動會結束後,場館將用於體育賽事、市民健身、學校體育或國防教育。”武漢市體育局局長王沈順説。
對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而言,比賽場館的投入量大,場館賽後能否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是普遍遇到的難題。武漢軍運會共安排35處場館設施建設項目,其中新建的13處,維修改造的17處,5處屬臨時設施。
“在建設和改造場館時,就充分考慮了賽後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問題,這些場館經過提升改造後,將向市民開放,促進全民健身。”武漢軍運會執委會介紹。
武漢籌備軍運會,也實現“辦賽事”與“建城市”有機結合。自行車賽道改造,讓遊客在東湖綠道散步、騎行的環境更加優美宜人,主媒體中心在賽事之後會改造成為室內滑冰場,彌補了武漢市冰上運動體育場館設施不足的短板。
“武漢在體育基礎設施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些一流的體育場館不僅有利於運動員發揮水準,也為武漢市民提供了運動場所。”國際軍體秘書長多拉·曼比·科伊塔表示,他希望更多的武漢市民運動起來,更好地利用好這些高水準場館。
軍運會讓世界認識了武漢,也更加了解了中國。結束意味著又一新篇章的開始,武漢每天不一樣。如今,武漢正以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速度,不斷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