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湖北最美高鐵“明星”路段
原標題:科技+環保,建設湖北最美高鐵“明星”路段
10月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漢十高鐵4標一、二分部,只見辦公區有數十名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各種資料,格外繁忙;在高鐵線路旁邊30公里長的便道上,10余臺工程車不停地破碎、裝運混凝土,進行道路復墾。“路段驗收即將開始,不能有絲毫馬虎。”中鐵十一局四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譚發剛表示,項目部施工的隨州段28公里是最早開工的,也是全線的明星路段,漢十鐵路公司多次在此召開全線觀摩會。
鋼筋貼上二維碼可溯源
在漢十高鐵跨麻竹高速公路特大橋,一分部項目經理郭長征介紹,東段(孝感至襄陽)聯調聯試已進行了半年,區間消缺整治工作基本完成,130多名工人正在“收尾”,全力衝刺漢十高鐵如期通車。
“公司提出,作為最早開工路段,要力爭在施工品質上走在全線前列。”郭長征説,為建設好漢十高鐵,項目部率先探索科技施工,提升工程品質。
開工伊始,項目部耗資數百萬元建立了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統,遠程實時監控收料情況,視頻影像資料自動保存,混凝土生産過程一目了然。同時,系統還能自動採集原材料入庫、混凝土出庫時的重量、進出場時間等數據,對過磅車輛的車牌號、車型自動拍照並上傳,混凝土運輸車進行GPS定位管控,防止任何偷工減料。
高鐵橋墩品質如何,鋼筋加工是關鍵。項目部建立了鋼筋加工廠,每個鋼筋成品或半成品都貼上了二維碼,手機一掃,自動顯示出“生産日期、原材料、用於哪個位置”等信息,不但實現源頭追溯,還方便施工人員“對號入座”,既確保施工品質,還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中鐵十一局四公司的做法得到了漢十鐵路公司的高度認可。2017年1月,業主在這兩個分部召開全線首個現場觀摩會,向各標段推廣其經驗。
棄渣場成為亮麗風景線
作為湖北最美高鐵,棄渣場建設是生態環保的重要內容。
在隨州曾都區李家新灣,離漢十高鐵約3公里處,有一個佔地3萬多平方米的棄渣場,上面種滿了花草樹木,看上去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這裡以前是一個荒廢的小山坳。”二分部負責人王平介紹,開工以來,項目部積極與各級政府溝通,優先選擇荒山或貧瘠土地作為棄渣場,儘量少佔耕地、儘量遠離居民區,避開陡坡、滑坡。
每個棄渣場使用前,在四週設置截水溝攔截地表匯水,斜坡地段順坡面挖臺階,寬度不小于2米;在計劃棄渣位置下邊緣設立擋土墻,墻後設置30釐米反濾層,保證積水可順利排出;棄渣時分層填築,分層厚度不大於2米,並將渣土平整、碾壓密實。
中鐵十一局四公司在隨州共建設了9個棄渣場,堆放渣土310多萬立方米。每一個棄渣場最後都建成漢十高鐵沿線亮麗的風景。
2017年4月,漢十鐵路公司在隨州召開全線環水保(棄渣場)觀摩推進會,各標段90余人觀摩了四公司建設的兩個棄渣場,其經驗被全線推廣。“作為總部位於武漢的企業,我們期盼為家鄉人民早日坐上漢十高鐵。”中鐵十一局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再接再厲做好通車前的驗收工作,今後在湖北建設更多工程,為家鄉發展作出應有貢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通訊員 肖帆 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