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生態園博展示荊楚燦爛文明

2019-10-29 13:57:2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9月28日,湖北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開幕,荊州園博園開園。44個展園,佔地1550畝,綠化面積超七成。國慶7天假期,遊客人數超過10萬人次。長假過後,迄今遊客人數每天不少於8000人。

  這麼多人涌向荊州園博園看什麼?

  “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接受知識洗禮和文化熏陶。”荊州市紀南文旅區管委會主任項一峰説,良好生態讓人流連忘返,燦爛文明讓人驚嘆著迷。

  荊州園博園建在全省第三大湖泊長湖北岸,園中11座橋梁連接河流湖泊,水系密布,河湖相通,全省最大水鄉園林名副其實。逛園博欣賞生態那是自然,如果僅僅如此又少了些許趣味,因為這裡還有更美妙的東西值得欣賞,那就是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誕生在哪?漢秀如何製成浮雕效果?什麼是“正能房”……許多傳統文化經典,荊州園博園能給你提供形象的展示。

  這就是荊州園博園,一個生態園博,也是一個文化園博!

生態園博展示荊楚燦爛文明

圖為:站在園博園主場館眺望長湖,五彩鳳凰展翅欲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攝)

  五彩鳳凰背後的精彩故事

  長湖北畔,屹立著一隻五彩鳳凰,引頸昂首,展翅欲翔。其背後,一座螺旋式建築與之融為一體,極具動感。這是荊州園博園主場館鳳翎館,集中展示楚國八百年精彩故事。自開館以來,每天遊人如織,摩肩接踵。

  鳳翎館有兩層,一樓展示楚國歷史變遷,從蕞爾小邦發展成泱泱大國,歷時800多年。走進鳳翎館,仿佛走進了一座大型影院,墻壁上到處播放著大大小小的視頻,地上也有不少投影,講述著楚國輝煌歷史。一幅幅字畫、一張張圖表、一座座雕塑,生動演繹著楚國重大歷史事件和關鍵人物。

  二樓是楚文化集中展示區,有木竹髹漆、絲織刺繡、青銅冶鑄、精雕細琢、商貿交通等諸多方面出土文物,充分印證楚文明發展程度之高,工匠製作水準之精細。“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楚文化都能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講解員説,這是學者研究出的結論。

  在絲織刺繡展區,遊客站在兩塊電子顯示屏前,就能“換”上古裝,穿越時空,秒回古代。在青銅展區,文字和視頻資料詳細介紹青銅器製作工藝、裝飾工藝、發展演變、器皿種類等,展示中國古代青銅器製造最高水準。在商貿交通展區,蜻蜓眼琉璃珠屬於古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産物,出現在楚國古墓中,説明當時楚文化與地中海文化之間發生交流。人騎駱駝銅燈出現在楚國,也是楚文化與西域文化交流的見證。

  最後一個展區總結楚文化重要地位和重大貢獻,13塊展板一一羅列,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講解員介紹,楚武王即位後,滅掉權國,設立權縣,任命縣尹,權縣因此成為“春秋第一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實行縣制後,楚王直接派縣公治理,加強楚王權力,削弱貴族勢力。“楚國首創縣製成為我國行政管理史上一項劃時代變革,對中國行政建制影響深遠。”講解員説,同樣影響深遠的還有很多方面,如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大象無形的開放氣度、一鳴驚人的創新意識、上善若水的和諧理念、九死未悔的愛國情懷、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等6個方面,對今天精神文明建設仍有重要意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羅序文 通訊員 伍丹)

生態園博展示荊楚燦爛文明

圖為:墻上視頻與地上投影融為一體,展示了當時楚國古都紀南城的繁榮。

  大師傳承的精美非遺作品

  出鳳翎館,沿長湖漫步,片刻即到荊楚文化體驗館即非遺館,這個四合院布展了10位非遺傳承大師的精美佳作。從鳳翎館出土的歷史文物到非遺館展示的非遺作品,展現出楚文化經久不衰繁衍生息的強大生命力。

  走進非遺館,就會被一幅巨圖所吸引,號稱荊州版《清明上河圖》的《荊楚古韻圖》長13米,寬1米,由荊州藝術家遊興滿歷時6年完成。3391個人物、128艘船隻,古城墻、萬壽塔、春秋閣等歷史古跡,玩龍燈、踩高蹺、劃龍船等民俗風情,3000年荊山楚水濃縮在10余米絹紙上,實屬不易。

  輾轉穿過一段走廊就到了漢繡展廳,一批遊客駐足不前,細細端詳傳承人的一針一線。“九天攬月”的龍、浴火重生的鳳、吐書的麒麟、飛舞的火鳳凰,都欲“破畫而出”,栩栩如生。

  漢繡傳承人張先松説,其中的國慶獻禮作品《錦羽祥雲圖》由他和徒弟4人花了4個月完成,刺繡70隻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鳳凰,寓意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由“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丹鳳朝陽”“鳳落梧桐”“百鳥朝鳳”五個片段巧妙融合,表現祖國歷經磨難得以新生,繁榮昌盛。

  鏨刻是在金屬上進行雕刻的技藝,中國傳統手工藝中的一枝奇葩。展出的《八十七神仙卷》鋁箔刻畫獲得湖北省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精品獎。《八十七神仙卷》是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名畫,作者王華林説,通過鋁箔刻畫展現出來,既有剪紙的玲瓏剔透,又有版畫的洗禮刀工,還有浮雕的層次分明,立體感十足。

  展品《人物四條屏》獲得湖北省民間絕技絕活大賽銀獎,作者李永安大師介紹,木雕一定要選金絲楠木,因為淺浮雕對材料要求很高,不僅材質質地要細膩,還要穩定性好,雕刻不走形,這些要求只有金絲楠木能達到。

  插畫展廳也頗有荊楚風味,老樹枯枝經過一番“打扮”後也會變得妖艷起來。“你們知道嗎?插花最早源於荊州,後來傳到日本被發揚光大。”講解員説,這次插花展邀請了台灣大師過來指導,體現較高水準。

  荊州非物質文化遺産豐富,現已成功申報9項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3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51項市級保護項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羅序文通訊員李嘉汪星宇)

生態園博展示荊楚燦爛文明

圖為:“荊州主題日”活動,歌舞表演讓遊客陶醉。

  荊楚文化薈萃的大舞臺

  10月26日,荊州園博園舉辦“荊州主題日”活動。主場館演出的舞蹈《楚樂迎賓》、歌曲《啰啰咚》等節目令遊客陶醉,穿插的互動遊戲贏得歡聲笑語。荊州園“川祖宮”戲臺演出《霸王別姬》《坐宮》《水漫金山》三場戲曲,叫好聲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廣場有民樂樂團演奏傳統曲目,合唱團演唱愛國歌曲。4位省級非遺傳承人展演民間刺繡、蛋雕等非遺技藝。《楚宮樂舞》表演、花車巡遊更是讓園博園成為歡樂海洋。

  本屆園博會現已舉辦恩施、宜昌、荊門、鄂州、荊州等市州主題日活動,一場場文化交流活動,與園林藝術之美有機結合,遊客逛荊州園博園每週都可以感受荊楚各地特色文化。

  10月13日的“恩施主題日”活動,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舞蹈《滾龍連廂》和《八寶銅鈴》、苗族舞蹈《哩叻響》、宣恩歌曲和旗袍秀等15個精彩節目,吸引2000多名遊客觀賞。恩施園裏,侗族鼓樓下挂著苗族“猴兒鼓”,木樑上刻畫著土家族哭嫁場景,多元民族文化引人入勝。被譽為“中華銀杏第一奇觀”的“九子抱母”、宣恩縣七姊妹山等景觀造型,讓遊客對恩施秀美山水風光産生嚮往。

  10月19日的“宜昌主題日”活動,推介“詩裏畫裏·屈原故里”。取材于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歌曲《敲起琴鼓勁逮逮》《三峽我的家鄉》、舞蹈《粽子情思》《屈原故里賽龍舟》等13個特色節目讓遊客領略宜昌美好風光,感受屈原偉大愛國情懷。當天秭歸縣楊林橋鎮非遺傳承藝人為遊客帶來民間吹打樂“楊林堂鼓”。宜昌園“虎座鳳架”的特色造型佈局,屈原故里牌坊、龍舟吸引大量遊客駐足觀賞。

  10月20日的“荊門市主題日”活動中,歌舞《莫愁謠》讓觀眾認識了以民俗風情體驗為主題的旅遊景區——鐘祥市莫愁村,這裡集聚百餘家飲食老店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作坊。荊門園將航空創意體驗與城市濱水休閒完美融合,熱氣球、“鯤龍”AG600水上飛機模型等景觀,成為不少遊客“打卡點”。

  接下來,荊州園博園將陸續舉行神農架、黃岡、仙桃、潛江、咸寧、黃石、武漢及荊州市各縣市區主題日活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通訊員 伍丹)

生態園博展示荊楚燦爛文明

圖為:遊客觀看繡娘刺繡。

  首套“正能房”落地荊州

  “屋頂全是太陽能板嗎?能滿足房子裏用電嗎?”10月21日,遊客高玉良一走進荊州園博園中德館,就向駐點服務人員梁師俊發問。“房屋發電量除了用於照明,還供應咖啡機、制冰機、冰箱、電水壺、烤箱等電器用電。”梁師俊答道。

  當天秋高氣爽,雖是週一,園博園依然遊人如織。“今天有200多人到館參觀,週末有500多人,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正能房’。”梁師俊解釋“正能房”,即這種房屋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發電,房屋産生能量比自身消耗的多,能源有盈餘,因此得名“正能房”。

  荊州近年先後獲批建設“中德生態示範城”“中法生態示範城”,園博園中德館、中法館是全國首批裝配式“正能房”。中德館291.1平方米,分兩層,看起來像一棟別墅,內部包括品酒區、餐飲區、正能房技術展示區等。中法館85.6平方米,是一間平房,建成一個咖啡館,用於遊客休閒、餐飲。這兩座建築屋頂都設置光伏發電系統,自備自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兩個館每年每平方米能耗52.1千瓦時,發電量每年每平方米62.2千瓦時。使用過程中,不僅不需要外部電能,多餘的電能還能併入電網。”梁師俊向遊客介紹,兩套“正能房”建造時運用節能幕墻、節能燈、新材墻體、超級節能窗等建築材料,採用裝配式施工技術,全年照明能耗節能75%,夏季空調能耗節能50%,地源地泵節能60%,新風系統熱回收率達98%。

  “好涼快、好安靜,外面廣播中的音樂聲都聽不見了。”高玉良感嘆道。梁師俊解釋,新風系統能保證屋內溫度、濕度和氧氣含量恒定,假如屋內聚集20人以上,超過半小時就會發出警報,提醒開窗通風。建造房屋沒有使用磚塊,新材料能保證隔音效果,屋內很少有灰塵。

  中德館、中法館房屋和周邊廣場、噴泉、草丘等景觀協調佈局,融入自然。“兩座房屋的屋檐採用特殊設計,能收集雨水、露水,匯集到儲水槽,利用落差引流到跌水區,通過水池層層凈化和過濾,最終匯集到景觀水體中,實現雨水循環再利用。”梁師俊説,這也是低碳生態理念的體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通訊員 汪星宇 伍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