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水權灌溉用水量不再“一刀切”
圖為:美麗的引丹灌區。
10月16日,老河口市李樓鎮卡子村一組,一塊塊“井”字形稻田連成一片,水稻雖已收割,但一簇簇粗壯的稻茬仿佛告訴人們,李樓鎮2019年仍是一個豐收的年景。“2019年乾旱時間長,要不是精準灌溉、節約用水,説不定水稻抽穗關鍵期,水量就難以保障了。”卡子村一村民説。
為促進農業節水,2015年襄陽市引丹灌區開始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對各鄉鎮、村組灌溉用水實施總量控制,每年根據旱情動態調整各鄉鎮用水定額(水權),探索鄂北乾旱地區農業節水體制機制。
用水量在線監測 干支渠種植大戶全部納入
“黃家寨村5組,暫態水位0.155米,暫態流速0.018立方米每秒,累計流量11094立方米。”在李樓鎮農水站,工作人員打開灌溉用水監控系統,全鎮45個用水監測站點全部顯示在大螢幕上,工作人員輕點滑鼠,每個站點的用水量、用水曲線等一目了然。
引丹灌區灌溉面積210萬畝,覆蓋襄陽老河口市、襄州區、樊城區、高新區以及襄北農場,都是鄂北有名的“旱包子”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
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黨委委員張玉洪介紹,為促進農業節水,引丹灌區2015年起開始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硬化干支渠,裝田間“水錶”,確定村組用水定額,並建立用水量監控系統,在線監測各地用水量。
在卡子村一組地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兩個太陽能流量計安裝在水槽中央,根據渠水流速和水位實時計量卡子村用水量,並將數據傳輸到灌區用水監控系統。
李樓鎮農水站站長熊化喜介紹,在線監測不僅能實時掌握各村用水量,提醒浪費水資源的村組,還能根據用水變化察看渠係滲漏情況。如某一段渠係水位降低,流量銳減,可能該段渠係出現了滲漏,就安排工人查看,減輕了維護工作量。目前,在線監控已覆蓋李樓鎮各村組、種植大戶及水産養殖大戶。
根據旱情調整用水定額 既保灌溉又促節水
“為既保證灌溉必須的用水量,又促進節約用水,灌區還實施了動態水權。”張玉洪介紹,動態水權即各村組的用水定額,根據當地每年乾旱指數、灌溉時間長短、灌溉面積等計算而出,並在此基礎上計算各鄉鎮、用水單位的節水量、水價和節水補貼。
以李樓鎮為例,2018年當地1月至8月降雨量達580毫米,水權近1700萬立方米,2019年由於持續高溫少雨,1月至8月降雨量只380多毫米,灌溉時間長次數多,李樓鎮水權增至1900萬立方米。
灌區動態調整鄉鎮水權,鄉鎮也動態調整村組水權。如李樓鎮劉營村,全村土地1800多畝,2018年水權為106萬立方米,2019年則為118萬立方米。“通過動態水權,根據旱情確定用水量,防止降水較多年份浪費水資源。”張玉洪説。
近年來,引丹灌區部分地區出現了一定規模的蝦稻共作、水産養殖産業,用水量較大。對此,灌區通過用水定額管理和計費方式來引導這些高耗水産業合理髮展。張玉洪介紹,從2018年開始,灌區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區內的用水大戶田間,加裝計量設施,改過去按土地面積收費為按用水量收費,對超過定額部分實施累進加價,引導各地以水定産。
節水意識提高 農民主動調整種植結構
目前,引丹灌區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實施面積已達12萬畝,項目區節水減排效果初顯。“水是商品、節水就是保護的理念逐漸被村民接受。”引丹工程管理局工作人員胡婭婷介紹,通過農業水價改革,近兩年灌區農民節水意識明顯提高,部分村民主動根據用水定額調整種植結構。2018年,引丹灌區旱稻種植面積達80萬畝,2019年增加到90萬畝。“種植水稻,田間需保持一定水量,旱稻則只需保持土壤濕潤,灌溉用水較少,遇降雨均勻、豐沛年份,灌溉用水更少。”熊化喜説,2018年項目區灌溉用水量2045萬立方米,2019年用水降至1746萬立方米,節水14.6%。
張玉洪表示,下一步,引丹灌區將探索農業節水補貼和獎勵機制,完善計量設施,嘗試灌溉用水計量精準到戶,為全灌區農業綜合水價改革打牢基礎。(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李麗 王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