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所學校老師同備一堂思政課
11月2日,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了一場思政課集體備課會,參與集體備課的115名思政課老師,來自省內外37所學校,包括4所中學。
百餘名老師匯聚桂子山同備一堂課,源自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芳發的一條朋友圈。幾天前,她在微信朋友圈發出“同課異構、協同共研”邀請函,希望其他高校老師也來參與,碰撞思想,共同教好思政課。沒想到,竟引來這麼多老師。
集體備課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第二章“實踐與認識及其發展規律”。來自武漢大學、青海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的3名老師,分別進行了教學思路的講解和知識點的展示,並提出自己在備課中的困惑,希望大家一起研討解決。與會老師不僅借鑒其中的教學亮點,還對存在的不足進行“挑刺”。
現場示範的青海大學思政課教師徐立江説:“集體備課往往是校內教師進行,而這樣打破學校界限的備課,同行們一起研討交流,讓我很有收穫。”
湖北工業大學9名思政課老師“抱團”前來,包括4門思政課的任課教師。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石裕東説,這次跨校集體備課,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老師們都受益匪淺。
贛南師範大學思政課老師徐霞興奮地説,怎樣讓思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各個學校都有各自的探索和課堂組織方式。這樣跨校開展集體備課會,能更好地展開交流碰撞。“我一直在思考:學生來自哪,走向何方,進入大學會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思政課老師王忠文認為,小學、中學、大學應互相銜接,産生協同育人效應,思政課也是如此。自己雖是中學老師,但與各高校思政課老師一起備課,很有收穫。
據介紹,10月以來,華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已先後組織三場“同課異構”備課會。第一場共有武漢8所高校參加,第二場擴展到省內15所高校,這次則吸引省內外37所大學和中學的老師參與。老師們還組建了QQ群,繼續在網上“集體備課”。(湖北日報記者韓曉玲、通訊員黨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