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東湖深隧首個盾構區間貫通
11月3日,武昌團結大道二郎廟污水處理廠,在建的武漢大東湖深隧工程1號豎井內,“綠投號No.1”盾構機順利抵達,成功實施“水下接收”,標誌著大東湖深隧首個盾構區間貫通。
該盾構機由3號豎井始發,盾構區間長約3.6公里。大東湖深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張延軍介紹,本次盾構接收地點位於地下32米,正是富水砂層和岩層交介面,涌水涌砂風險較大。經過充分論證,決定採用“水下接收”。工作人員首先在豎井內灌入20米深、約4000立方米的水,讓地連墻內、外水壓平衡,然後讓盾構機在水底掘進,完成管片拼裝,注漿封堵管片和豎井結構之間的縫隙,防止地下水和泥沙涌入,最後再抽幹積水和泥漿,露出成功接收的盾構機。
大東湖深隧工程主隧跨越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東湖風景區,連接二郎廟、落步嘴、武東3個預處理站和北湖污水處理廠,全長17.5公里,埋深位於地下30至50米,全線採用盾構機施工,相當於修建一條“特種地鐵”。截至目前,主隧掘進完成15.8公里,剩餘盾構區間將在未來1個多月陸續完工,全面轉入二次襯砌施工階段。預計2020年進入運營期,屆時,武珞路以北的半個武昌城、東湖核心區周邊的污水,都將“乘坐專列”快速進入北湖污水處理廠,實現每天150萬噸的傳輸規模,服務人口約300萬人。(湖北日報記者汪洋、通訊員阮哲予、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