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市民赴植物園上自然課
11月2日,第五屆自然嘉年華在武漢植物園舉行。圖為小朋友在嘉年華現場體驗石磨。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蔡俊 攝)
5萬名市民赴植物園上自然課,超千位國內外專家參與自然教育大會。11月1日至4日,國內首個自然教育周在武漢舉行,科學實驗秀、自然夢劇場、自然市集、自然創意坊等自然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韓國、比利時、瑞典等國的1000多位從事自然教育的專家、學者和相關機構代表,“公園+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自然教育“武漢模式”受到廣泛關注。
國內首個“自然教育周”
11月2日至3日,2019中國第五屆自然嘉年華在武漢植物園舉行。作為中國自然教育周的主要活動之一,這場為期2天的嘉年華活動吸引了5萬名市民參與,人們在東湖邊的秋日暖陽裏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見證科學的奇妙。
中國自然教育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導,由中國林學會、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全國自然教育網絡、湖北省林業局主辦。設有自然教育大會、自然嘉年華、武漢自然教育系列活動成果頒獎等多項活動。
螢火蟲科普AR體驗、倣生昆蟲動物機器人展出,現場生成液氮蘑菇雲,修復化石、製作液體彩虹,明星導師為公眾帶來聞香識植物等課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自然夢劇場、自然觀察家、明星導師課、北斗樂跑等活動區域人潮涌動,老師和家長帶著孩子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近百家自然教育學術研究基地與本地、外地相關機構、團體首次在漢集結亮相。
自然教育的“武漢模式”
11月2日,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第六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在漢開幕,來自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韓國、比利時、瑞典等國的1000多位從事自然教育的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學校代表及相關政府代表參會。會上,武漢自然教育模式受到廣泛關注。
2018年來,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探索了“公園+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自然教育模式。武漢32座城市公園、100多個綠色驛站開放成為中小學生自然研學基地,創新舉辦中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和自然生態研學等活動,邀請超百名學生成為小湖長、小樹長、小園長,這些新穎的自然教育活動帶動了120多萬名學生和市民廣泛參與。
2019年3月,武漢創新推出“夢想農場”自然教育試驗班,湖北大學資源環境係副教授龐靜每週末在沙湖公園教小學生“種地”,帶動小學生深入了解自然,受到家長和學生廣泛歡迎,探索了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自然教育模式。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認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有效利用自然。自然教育是人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途徑,我國自然教育正迎來蓬勃發展。
阿裡巴巴合夥人、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介紹,自然教育是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希望通過自然教育讓公眾走進自然,喚醒環境保護意識。”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呼籲,要擬定自然教育規範標準,建立社會廣泛參與機制,形成共識,不斷凝聚力量,讓我國自然教育更好地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龔雪 通訊員 李兵 陳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