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永駐大山情——記堅守黃岡蘄北山區28年的白衣天使倪孟銀
倪孟銀(左)為發燒患者做檢查 供圖 蘄春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蘇喜茹 通訊員 張玲 陳鈺):11月4日,張大山、周桂林等9名黃岡市蘄春縣誌願者協會成員驅車來到蘄春縣檀林鎮田橋山區,在蘄春縣誌願者協會田橋片區聯絡員倪孟銀的帶領下,逐一走訪流芳、龍井等村落,為十余戶低保、五保群眾送去食用油、大米、棉衣、水果等物資,還為96歲高齡的查明娥老人過了一個集體生日。
“倪院長是我們山區的明星和福星。”查明娥的女兒李金花感激不已。
“這裡的群眾太需要人拉扯一把了。”
倪孟銀的老家位於蘄春中部劉河鎮張鋪村,離縣城漕河30里路。20歲衛校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倪孟銀就紮根在距縣城180里外最偏僻的檀林鎮田橋山區,一幹就是28年。
這裡位於鄂皖兩省三縣交界處,最高海拔1100米,素有“蘄春的西藏”之稱。倪孟銀所在的田橋衛生院,是該山區13個村1.6萬群眾唯一的醫療服務機構。
2018年6月,倪孟銀發起成立了“大山情愛心聯盟”。武漢慈善總會紫珈慈善關愛基金會得知信息,派人實地走訪後,當即決定定向資助檀林山區100名老人每人500元。當年12月23日,該基金會組團來到田橋衛生院,為黃耀光、田楚豐、佔國英等老人兌現了愛心承諾。
一年多來,該愛心聯盟已經發展到65人,先後為困難家庭、失獨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募集愛心善款8萬餘元。“這裡的群眾太需要人拉扯一把了。”倪孟銀感概。
倪孟銀(右)看望住院病人 供圖 蘄春縣委宣傳部
“能被家人説好往往比較難。”
“外界説一個人好可能很容易,能被家人説好往往比較難。”做了多年好事善事,按理説,倪孟銀頗有成就感,但是他也有難言之隱。
妻子王存梅是縣郵政公司一名投遞員,在她的記憶中,自1995年與倪孟銀結為夫妻以來,他的心似乎只為山區群眾停留,生活的重擔全靠她一人扛著。
郵政投遞員從早到晚風雨無阻,不是在分揀報刊,就是走在投遞發行的路上,甚至還面臨著推銷掛曆、月餅等業務。王存梅説:“我原本指望他能幫忙打個招呼,分攤下我的業務量,誰知道他倒神氣起來了,不僅沒分憂一次,還告訴我‘你是衛健系統幹部家屬,不能與民爭利,能做多少靠自己就行’。”
2019年9月10日,倪孟銀參加完縣衛健局會議後就急匆匆往田橋衛生院趕。當天晚上,老早惦記著爸爸能給自己買生日蛋糕的小女兒倪啟媛忍不住打電話提醒他:“我13歲啦,您怎麼還不回家?”剎那間,倪孟銀心頭一顫,他又忘記了這個特殊的日子。
大女兒倪雅倩小學一至四年級隨倪孟銀在田橋山區就讀,後來不得不轉學回到老家劉河鎮張鋪小學、劉河中學就讀,到考上蘄春一中、上大學,父親探望她的次數屈指可數。2018年大學畢業後,倪雅倩成功應聘到深圳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城鄉巨大差距,她漸漸明白了父親的不易:“我的父親和家庭成員聚少離多,工作也不起眼,但他無愧於山區群眾,很了不起。”
田橋山區 供圖 蘄春縣委宣傳部
“生命光彩,這是我們白衣天使應有的大愛傳承。”
草從蔥蘢到枯黃,風從柔和到凜冽,蘄北山區見證著變遷,也鐫刻著堅守者的初心。
以院為家,視病人為親人。倪孟銀有求必應,出診千余次,騎壞了1輛自行車、2輛摩托車,磨破了二十余雙鞋,由普通醫生逐步成長為醫療組長、副院長、院長;僅近三年間,他每年為山區群眾墊付醫藥費、獻愛心款有據可查的就達萬餘元。
目前,倪孟銀個人直接包保的有田彬、田滿江、田金柱、田理鵬、田學如等五戶貧困群眾。他竭盡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爭取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牽線就近務工創收,將田彬家的田野、田願兩個孩子送到黃岡康復中心學校讀書,得到群眾的積極評價。田艷枝、胡月英等群眾主動為倪孟銀送來寫有“人民好醫生,扶貧好幹部”和“廉潔好黨員,仁心好醫生”字樣的錦旗。
2016年,湖北省人社廳授予倪孟銀“湖北省貧困地區專業技術人才奉獻崗位獎”;2018年,湖北省衛健委授予倪孟銀“湖北省鄉鎮名醫”稱號;“黃岡暖醫”“蘄春好醫生”“蘄春縣優秀共産黨員”等褒獎書寫著他的使命擔當。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2018年10月,倪孟銀光榮地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他坦然地説:“生命光彩,這是我們白衣天使應有的大愛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