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江岸區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區
原標題:江岸著力打造營商環境 最優城區抓細抓小解決企業最急最憂最盼問題
江岸區設立企業開辦專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江岸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為企服務解難題”,始終堅持以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區為目標,以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抓手,將解決企業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貫穿始終,系統謀劃,積極應對,做到服務企業工作抓細抓小,把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區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有力保障,聚力打造中心城區新標杆、武漢發展新亮點。
“一網通辦”效率倍增
自我加壓刷新企業開辦速度
“下午兩點走進政務大廳,遞交資料,三點就辦理成功了。”日前,武漢百大錦合農貿有限公司運營主管馬成文在江岸區政務服務大廳申請開辦一家農貿公司,1小時就拿到了證照。
前不久,馬成文籌劃在丹水池附近開辦一家農貿公司。在江岸區政務服務大廳企業開辦專區,馬成文填寫申請表,提供産權證明、租賃合同等資料,等待20多分鐘,就拿到營業執照。隨後順利辦好刻章、稅務等業務。“一次辦完,高效、便捷,搶得了寶貴的時間,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他欣喜地説道。
讓辦事效率倍增的是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該平臺整合設立登記、公章刻製、發票申領、單位社保登記、銀行開戶等各類企業開辦事項和網上服務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加強不同部門的數據互聯互通、共享交換,實現“登錄一個平臺、填報一次信息、後臺實時流轉、信息互認共享、即時回饋信息”。
在前期已設立企業開辦專區,實現窗口職能物理整合的基礎上,區行政審批局持續徵求企業意見,將“進一步壓縮企業辦理時限”納入整改項目,推進“一網通辦”平臺建設,整合各類企業辦事資源,實現了0.5個工作日開辦企業。
同時,面對部分餐飲企業反映分店開辦涉及環節多、部門多、時間長,不利於搶抓商機等問題,江岸區在省內率先探索推出直營連鎖餐飲企業食品經營許可“評審承諾制”,針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簡化其下屬直營連鎖門店申辦《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審批環節,當天為分店登記核發相關證照。
近日,國內首家國有區塊鏈科技企業——北京某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在落戶江岸區時犯了難,因公司名稱和科技行業類別與本地一家企業類似,根據國家工商註冊相關規定,已經登記註冊過的公司名稱和行業類別不再使用,企業面臨入駐難題。針對該情況,區商務局主動對接,提前介入,為該公司在辦公選址、工商註冊、政策支持上提供協調代辦服務,經過多方斡旋,幫助該企業成功註冊。
2019年以來,江岸區多措並舉,持續提升招商服務水準。不斷完善樓宇招商App、樓宇微信公眾號,對10棟重點樓宇安置樓宇招商查詢一體機,方便企業及時掌握政策及活動。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製作留商招商和樓宇政策PPT及短視頻,通過招商活動、線上平臺等渠道展示,開展入街到戶宣講,把惠企政策落實到樓宇、企業。
打通服務“最後一百米”
落細落小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位於江岸區沿江大道的天悅外灘金融中心項目投用後,地下車庫出口未能連接市政道路,影響車輛通行和停車安全,給樓宇企業員工上下班出行造成不便。區發改局了解到困擾企業的難題後,第一時間到現場調查踏勘,積極協調建設單位,在一週時間內為企業開通寬7米的機動車出口道路,並對連接道路進行刷黑,安裝交通導向標識牌,確保通行停車安全有序,受到樓宇企業的交口稱讚。
無獨有偶,在高雄路口附近,一處保障地鐵建設的臨時路燈及監控設備因未及時遷移,對武漢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期項目竣工驗收造成影響。在走訪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後,區發改局、台北街道聯合市交通管理局、區交通大隊、區軍運會指揮部等市區部門召開現場協調會,商討制定遷移方案,並協調區城管執法局、區行政審批局開通綠色通道,協助辦理施工打圍許可,及時跟進遷移進度,確保兩盞路燈和一台監控探頭及時遷移,為項目竣工驗收掃清障礙。
針對中小企業的稅務需求特點,區稅務局主動上門和孵化器開展定向合作,定期舉辦“納稅人學堂”,還利用網絡直播、政務微信、動漫視頻等方式,對納稅人進行分行業、強重點、全覆蓋的政策和實務操作培訓,幫助企業化解涉稅難題。“新政出臺後,稅務部門都會在我們這開展解讀培訓,還會錄製相應的網課供我們後期學習,十分方便。”岱家山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為稅務部門的人性化服務點讚。
2019年,武漢市首家社區稅務服務站落戶江岸區百步亭社區,為社區居民、小微企業、創業就業人員等提供稅法宣傳、政策解讀、簡易辦稅事宜等服務。為了更好服務自然人納稅人,江岸區稅務志願者組建“稅收為民志願服務隊”,將稅法宣傳與社區文化相結合,把稅法知識改編成漫畫、詩歌,送進苑區、送進樓棟、送進家庭,以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稅法知識,讓減稅降費融入百姓生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