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船鉗工徐志斌匠心守護“深海利劍”
徐志斌在對柴油發動機進行調試。(通訊員 張旭 供圖)
“聽到柴油機安裝後發動的聲音,是我最享受的時刻。”54歲的徐志斌談起自己的工作,神采飛揚、眼中有光。
他是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船舶鉗工,從事各型船舶産品動力系統安裝、調試及維修工作。
11月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武船集團雙柳基地,聽徐志斌講述他34年堅守崗位、潛心鑽研的奮鬥經歷。
聽聲可辨故障的“技術大拿”
1986年,徐志斌從武船技校畢業後,進入武船集團軍船公司當鉗工。
在軍工船舶製造業,鉗工是保證産品品質的關鍵一環。將各種零件裝配成成品,將精密的圖紙變為現實,全靠他們手指與大腦的靈活配合。
徐志斌的強項是機械動力系統設備安裝、調試,這是水下船舶順利運行的關鍵。在徐志斌看來,它們就像是水下船舶的“心臟”。
“作為軍工人,最注重的就是品質。”徐志斌説,幹好這個活,不僅需要對各種設備系統了然於心,還要對每個設備的關鍵部件工作原理準確掌握。
與機械動力設備打交道多年,他練就一個絕活兒:通過聽柴油機運轉的聲音,基本可以判定哪個部件出問題,並迅速給出故障原因。
如今,業內諸多安裝、維修難題,大家都第一個向他求助。
為了跟上國防軍工快速發展的步伐,徐志斌不斷用國內外先進專業技術知識充實自己。2003年,他取得全球最大柴油機供應商——德國MTU公司頒發的柴油機最高維修級“W5級”維修資格證,也是國家首批獲得這個國際先進的動力系統操作及維修資格證人員。
目前在國內,這個資格證的持有者僅50余人。在武船集團,他是唯一一人。
創新技藝 為軍工生産保駕護航
常年待在空間擁擠的水下設備工作,徐志斌需要貓著腰走路。密閉的空間內,瀰漫著汗臭味、轟鳴的噪音,在旁人看來惡劣的工作環境,對徐志斌來説,卻是一種享受。
“我確實很喜歡這個行業。幹了幾十年,依然有新鮮感和成就感!”徐志斌説,即使在休息時,他也會四處學習,開闊視野和積累知識。徐志斌的同事評價,他對工作達到“癡迷”程度。
多年的堅守和孜孜以求,換來的是在業內首屈一指的精湛技藝。
作為核心技術人才,徐志斌幾乎參與了武船集團軍工産品所有重大項目的試驗和設備安裝調試工作。
2011年,應某軍工型號試驗産品的研製需要,針對推進系統的重大革新,在沒有可供借鑒工藝技術的前提下,徐志斌帶領攻關團隊,僅用了24天,就完成了原計劃90天的安裝任務。
2015年至2017年,他帶隊完成的某國家重點軍工工程安裝調試工作,安裝精度達到了國內同類産品設備安裝最高標準。
從業34年來,徐志斌一直默默無聞,堅守崗位。從一名普通鉗工成長為中船重工集團技能專家,他見證了武船軍工産品的升級換代,也見證了中國海軍國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他身上,唯一沒有變的,就是服務國防事業的初心。
“作為軍工工匠,我的使命就是用效益、用技術回饋國防。”徐志斌説,能為“深海利劍”保駕護航,這份自豪感和驕傲感無以言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通訊員 徐軍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