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雲夢特色産業帶動2000貧困戶增收
11月中旬,清明河鄉三港村,金絲皇菊進入收穫期。(視界網 陳保忠 肖元玲 攝)
無花果枝頭挂,金絲皇菊香四溢。11月中旬,雲夢縣清明河鄉,田間地頭一片生機。
雲夢縣把産業扶貧作為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培育壯大特色産業,帶動脫貧增收。
縣扶貧辦主任曾和平介紹,截至10月底,雲夢共建成扶貧産業基地62個,合作社發展到413家,家庭農場發展到173家。這些經營主體通過安置就業、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2000多貧困戶增收。
上百老闆鄉村創業
近年來,雲夢縣通過招商引資,上百名老闆回(下)鄉,發展特色産業。
11月14日,清明河鄉饒港村,一片無花果林,被一個大網籠罩。網內的樹枝上,挂著紫色的、黃色的乒乓球一般大小的果實。“鳥兒好吃無花果。有了這張網,鳥兒就偷吃不到了。”返鄉創業青年王敏介紹,2018年7月,他響應地方政府號召,告別大城市,回鄉流轉土地種植火龍果、無花果。
11月初,雲夢沙河鄉伍湖村的低窪田邊,陳新紅正組織收割。他介紹,過去這裡常遭澇災。經當地政府招引,他返鄉創業,創辦湖北夢辰澤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流轉低窪田2800畝發展稻蝦。通過挖渠,完善排灌系統,這片低産田改造成為豐産田。
沙河鄉的代亞楚曾在廣州經商,經過招引,回到家鄉雷橋村,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流轉水面數千畝,建成孝感最大烏鱧養殖基地。
同時,雲夢大力培植本土新型經營主體和科技示範戶,全縣41個貧困村共培育致富帶頭人123人。
11月6日,在清明河鄉三港村金絲皇菊種植基地,8畝連片盛開的菊花香氣四溢,基地主人劉雲香和村民們正忙著採摘菊花。48歲的劉雲香是三港村的精準扶貧戶,丈夫患重病花光家裏積蓄,家庭因病致貧。2018年,村兩委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引導,幫助她流轉30畝土地,建設特色花卉、藥材種植基地。聰明能幹的劉雲香通過種植金銀花、金絲皇菊、艾草,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當年實現脫貧。
通過招引能人回(下)鄉、扶持本土能人創業,雲夢的特色扶貧産業迅速發展。
1950萬元扶持資金髮展産業
據統計,2019年以來,雲夢縣安排産業扶貧資金1950萬元,大力支持特色蔬果、苗木花卉、特色水産、優質香稻等産業發展。
為了引導發展扶貧産業,當地出臺了很多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創辦農家樂,帶動3人就業且正常經營半年以上的,每戶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1萬元。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半年以上的農家樂經營戶,按每吸納一人補貼2000元且總額不超過2萬元的標準給予就業補貼。對吸納本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務工、年支付勞動報酬人均在6000元以上的,或吸納貧困戶入股經營、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按年務工勞動報酬和入股經營年收益的20%給予勞務費補貼。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流轉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的,按每畝200元且總額不超過2萬元給予補貼。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創辦登記註冊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發展休閒農業項目,給予1萬元補貼。
應城建築商付國兵,在清明河鄉成立合作社,建立蘆筍基地,聘請貧困人口務工,受到了系列政策扶持。鄉農技站站長丁國平介紹,付國兵的合作社聘請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長期務工,按每人2000元的標準共獲獎補1萬元;流轉貧困戶土地33畝,每畝獲獎補200元;每個貧困戶,在合作社年務工收入超過6000元,當地政府返20%給合作社。同時,當地還無償發給合作社有機肥8噸。
付國兵高興地説,當地政府還通過加大小額扶貧貸款發放力度、積極向上級爭取政策等方式,扶持合作社發展。“我準備在蘆筍基地建冷庫,清明河鄉農技站得知後,主動為我向上級申請獎補經費。我發展産業的勁頭越來越大了。”
産業發展帶動脫貧
下辛店鎮洪廟村村民許端陽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家流轉土地10畝多,每年收流轉費8655元,每年4月前就發放到戶。
“我家以前種水稻,每畝年純收入還沒有850元。”許端陽説,2018年3月,武漢的肖克炎博士到洪廟村流轉約200畝土地,挖塘種草建水生植物園。栽種的水草賣到武漢、廣州等地治污,曾創下兩畝水草一次賣出5萬元的高價。許端陽家則因流轉土地,坐收一筆不菲的收入。
在雲夢,特色産業不僅讓農戶因土地流轉增收,還可務工獲酬。同時,也讓貧困村增加集體收入。
清明河鄉黨委書記徐新濤介紹,付國兵建起的蘆筍基地,産品銷往武漢白沙洲大市場。基地聘請七八十名農民務工,其中貧困人口16人,務工收入每小時10元左右。
沙河鄉能人陳新紅回鄉流轉低窪田,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600元。沙河鄉副鄉長熊三宇介紹,“近40人在他的基地務工,每人每天務工收入約百元。陳新紅每年還給周邊四個村集體8.2萬元土地補償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宋效忠 通訊員 謝庶麟 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