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入大悟 農貨暢銷路
在大悟縣電商中心,縣商務局電商辦工作人員正在對貧困戶進行電商銷售培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龔紅焰 攝)
一座小山包,20多棵樹,60多只雞。
每天,大悟縣新城鎮涂衝村貧困戶李忠太都會鑽進樹林,撿出二三十枚土雞蛋。“1個1塊5,每天有人上門收。”李忠太挺滿意。
收土雞蛋的人叫李育林,新城鎮新城社區電商平臺服務站站長,每天都會騎著摩托車進村入戶收購土特産品。“這種土雞蛋,通過電商平臺能賣到2元1個。”李育林也覺得挺滿意。
2017年以來,大悟縣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建設為契機,建成“縣級運營中心、鄉鎮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的三級電商運營網絡,為山裏的特産插上了翅膀,為革命老區的貧困戶帶來了希望。
2000萬元織密電商銷售網
10月18日和10月29日,由大悟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舉辦的電子商務進農村集中培訓班,連續開班。
成為熱門賬號的技巧有什麼?爆燃視頻有哪些共同點?如何讓你的IP賬號有活力?……兩期培訓,近百學員受益匪淺。結業之時,其中2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還免費領到一台電腦。
這樣的培訓,大悟縣已經開展93期,培訓學員近6000人次。“主要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教他們學會經營,教他們使用宣傳、物流、金融等各類經營工具,提高經營業績和收入。”縣商務局電商辦主任曾光説。
縣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今,全縣共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建成1700平方米的縣級電商中心、17個鄉鎮電商服務站和142個村級服務點,其中包括49個貧困村服務點;引入菜鳥、圓通、中通、匯通、快捷等快遞公司,打通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形成電商與物流的無縫對接;對在本縣註冊設立的電商企業,依照網絡銷售額分別給予5萬至15萬元的獎勵,截至目前,已有6家電商企業獲獎,獎金總計45萬元。
11月1日上午,在菜鳥物流的倉庫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數百平方米的倉庫按照鄉鎮分割片區,快遞員們搬進搬出,忙得不亦樂乎。倉庫負責人表示:“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配置物流車輛,每天至少要跑兩個來回,一邊把從外面購買的商品送下去,一邊把老百姓的農特産品收上來。連送帶收,每天400單左右。”
土特産搭上電商快車
大悟山下,一間民房內,傳出劈裏啪啦的鍵盤聲。
在芳畈鎮大悟山村村民眼中,這間房子的主人——雙腳殘疾的貧困戶徐柏濤是一個“能折騰”的人,“別看他腿腳不方便,但腦筋活得很。”
最初買電腦,徐柏濤主要用於炒股,從2017年開始涉足電商,他的勁頭更足了。大悟山村盛産茶葉,徐柏濤在淘寶上開了網店。産品由村裏茶農提供,他按照品質等級設定每斤200元至500元的價格,在網上銷售,2018年春茶收入過萬元。
進入2019年,徐柏濤迷上了書法,一邊練字,一邊盤算著新想法——春節將至,以“殘疾貧困戶手寫春聯”為看點,網上賣春聯。“電商平臺上,産品品質是基礎,更要有創意。”採訪中,“線上推廣、直播促銷、網絡眾籌”等電商名詞從徐柏濤口中層出不窮。
除了茶葉,山茶油、珍珠花、富硒大米、黑花生、紅薯粉……許多土特産搭上電商快車,在大城市裏“圈粉”無數。
在李育林負責的電商服務站,土雞蛋、紅薯、花生等土特産品琳琅滿目。從2018年7月開業至今,月均銷售額達到8萬元。他説:“電商平臺就像一條高速路,直通全國各地,農民有了新盼頭。”
“終於可以放心種植了”
11月1日,新城鎮涂衝村金畈農業合作社的曬場上,貧困戶陳昌高的老伴一邊剝著油茶果,一邊跟記者聊:“種油茶有人收,收完後到工廠剝殼,能掙兩份錢。”
合作社的主人叫周必親,2011年返鄉創業成立合作社,山裡長的、農民種的,只要拿來全都收。由於運輸體系不暢,前兩年能保本,之後生意越來越難,在外務工積攢的幾十萬元也搭了進去。
轉機始於2018年3月。經縣經信局牽線,周必親與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簽訂合同,由他從農民手中收購農産品,由後者提供電商平臺和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很快,一度滯銷的産品變成搶手貨。合作社2018年全年的銷售額超過之前6年的總和,2019年較2018年又大幅增長。
以前,陳昌高家裏的油茶,要麼自己賣,銷量無法保證,還勞心傷神;要麼賣給上門收購的商販,價格壓得很低,根本賺不到錢。“有了電商的幫助,我們的油茶終於可以放心種植了。”陳昌高和老伴合計,2020年接著種5畝油茶。
産品不愁銷,刺激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黑花生種植基地、黃花菜種植基地、茶樹菇種植基地、蜂蜜生産基地、土雞養殖基地等一大批特色種植養殖産業,在大悟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縣商務局局長李鋒介紹,該縣將新建、改建電商服務站點20個以上,進一步完善服務站點建設內容,加強服務站點人員業務培訓,增加産品銷售渠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龔紅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