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湖北省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綜述
原標題:把學問寫在荊楚大地上,把理論送進群眾心坎裏——2013年以來我省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綜述
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産生思想的時代。
“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對做好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6年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省社科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深深紮根荊楚大地,堅持正確導向、堅持服務實踐、堅持創新發展,突出“界”的特點,發揮“聯”的作用,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和推動湖北高品質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
2018年4月,作為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獻禮,由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編纂,近百位專家歷時5年完成的《馬克思主義大辭典》在北京首發,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成果。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全省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把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政治任務和理論任務。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到“推進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到“立足崗位自覺弘揚踐行愛國奮鬥精神”,多場季度專家座談會、專家專題研討會,緊扣時代主題和理論熱點展開;從小切口做大文章,“深度學習”專項活動,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分專題、分層面研究,深入闡釋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不斷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立足於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目標,省社科聯先後在17個市州建立科普基地,基本實現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市州全覆蓋。
500多名社科專家深入機關、企業、學校、農村、社區、家庭開展宣講,全覆蓋、分眾化開展理論大宣講,潛移默化地讓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受到啟迪和教育。兩年一次的“社科普及周”活動已經舉辦3屆,全省各市州同步開展上千場活動,直接受眾10多萬人、間接受眾100多萬人。百場“荊楚社科講壇”深入城鄉,20多所高校、黨校數百名專家參與建立20多個“理論熱點面對面”示範點,在專家學者與基層之間搭建起了理論聯繫實際、深入基層解決問題的有效平臺。形式不拘一格,內容涵蓋廣泛,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影響的社科普及活動品牌在社會化、經常化中深入人心,打通了基層理論武裝的“最後一公里”。
緊扣現實問題咨政建言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給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許多重大而緊迫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圍繞黨和政府的決策需求,立足湖北發展實際,聚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湖北落地落實,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切實管用的政策建議,既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責任所在,也是建設社科強省的強大動力。
瞄準“大國重器”,作為中心城市的武漢,如何當好高品質發展排頭兵?破解“化工圍江”,宜昌如何用好長江經濟帶“辯證法”,以綠色發展守護好一江碧水?……今年5月起,省社科專家市縣行活動圍繞“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佈局、推動湖北高品質發展,組織百餘名專家學者分成17個調研組深入全省各市州開展調研,省社科專家市縣行這個傳統品牌不斷釋放新活力、展現新作為。
在黃岡,聚焦建設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在荊州,探討湖北綠色發展與多極發展;在恩施,思考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連續舉辦了5屆湖北發展論壇,一個地方一個主題,緊密結合地方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開展有針對性、靶向精準的專題研討和對策研究。
改革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強大的智力支持,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省社科聯自2014年起組織開展“中國調查”項目,進行國情省情社會調查,已出版《中國調查》叢書30余冊,並組織完成思想庫課題420項,涌現一批高品質的研究成果和諮詢建議,發揮了省委省政府“思想庫”“智囊團”作用。2017年以來,湖北省已經建設了包括湖北發展戰略研究院等11家新型智庫。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子,正越走越寬,越走越實。
以改革創新激發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各群團組織結合自身實際,緊緊圍繞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直面突出問題,採取有力措施,敢於攻堅克難,注重夯實群團工作基層基礎。省社科聯推動出臺了《湖北省社科聯改革實施方案》,借群團改革的東風推進省社科聯體制改革、機制創新。
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是實現社科出成果、出人才、強隊伍的重要保障。從改革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獎評選辦法,到改革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評審工作,湖北省社科領域的項目評審向著更加客觀、公正、科學的方向穩步邁進,社科評獎不斷發揮出學術研究示範和導向作用,在全國首創編輯出版《湖北哲學社會科學藍皮書》,探索建立省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狀況評估機制,不斷增強的激勵效應、轉化效應和社會效益,提升了湖北社科學術成果在全國的影響力。
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引領社會組織正確發展方向、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促進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根本性舉措。省社科聯持續加強社科類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黨的工作,成立社科類社會組織黨工委,推動100多個省級社科類社會組織實現黨組織全覆蓋,社科類社會組織積極參加精準扶貧等公益性事業活動呈現新亮點。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從人抓起,久久為功。”2016年,一部反映第一屆“荊楚社科名家”的專題紀錄片引發社會強烈反響。經濟學家張培剛、哲學家陶德麟、歷史學家章開沅……不忘初心、秉燭前行,用知識和思想之光照耀荊楚、閃亮神州的先生大師群像,震動人心。2018年,湖北省評選第二屆“荊楚社科名家”8人,發揮學術大家的示範帶動作用、“七個一百”突出社科人才引領作用,哲學社會科學骨幹研修班、理論骨幹培訓班開展針對性的專題培訓,湖北青年學者論壇搭建起朝氣蓬勃的學術交流平臺,多措並舉的人才培養機制,構建起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2013年以來,省社科界累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00多項、重大項目100多項,第九、十、十一屆社科優秀成果獎獲獎成果近800項,基金一般項目1300多項……豐碩的學術成果,來自人才隊伍的強大支撐。
滿懷光榮與夢想,肩負使命和責任,湖北省社科界正在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湖北貢獻,為新時代湖北高品質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推動社科強省建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