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生到農村研習傳統木藝
教授拿鉋子、研究生鑿榫孔,湖北兩所高校在江西開辦傳統木藝研習工作坊,成了當地一樁新鮮事。12月7日,近30名師生結束一週的學習返回武漢,意猶未盡。這也是國內高校建築學專業首次針對傳統木藝和古建築修繕開展傳承學習。
兩所高校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帶隊老師分別是兩校建規學院教授劉剴、王炎松。劉剴教授介紹,活動源起今年夏天。中國傳統木藝有著悠久歷史,儘管隨著時代變遷逐漸遠離大眾視野,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文化和本土技藝的價值被重新認識。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古村落的修繕維護,都離不開傳統木藝的傳承和延續。為讓學生研習傳統木構技藝,熟悉傳統建築木構文化,掌握傳統建築修繕技能,兩位教授萌發帶學生現場學習的想法,學校非常支持,經過三個多月籌辦得以成行。
工作坊地點選在古建築保護較好的江西金溪縣。參與學生均為自願報名。“報名人數很多,反響特別熱烈,所以只選擇了具備一定專業能力的研究生。”學生分兩組,18人在何源鎮何源村研習傳統木藝,當地兩位資深木匠現場教學,學生動手操作,集體完成可供村民日常使用的真實亭子的建造。8人參與合市鎮大耿村徐瓊官廳修繕,通過完成考察、研究、設計、施工等全部工作內容,深入了解學習中國傳統建築的修繕保護。老師們身體力行,也拿起工具做了幾天木匠活。
華中科技大學研二學生王瑞瑞説:“一開始緊張興奮,幾天后很享受。我們最初對木藝的認知只停留在書本上,這次通過師傅講解,親手參與操作,我現在已經可以遊刃有餘地使用各種工具,完成簡單的木工操作,受益匪淺。”
一斧一鑿,一尺一繩,展現先輩的智慧,充滿木藝的美妙。研學期間正逢金溪縣嚴重缺水,當地十幾個村落只能分時供水,同學們依舊熱情高漲,幹勁十足。
王炎松教授長期從事古建築研究與保護。他説,這次活動讓學生回歸簡單和質樸,活動均自費,學生們既了解了傳統木藝,又幫助修復民間古建築,潛移默化地讓年輕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懷敬畏,收效明顯。在可能的條件下,傳統木藝研習工作坊將持續舉辦。(湖北日報記者方琳、通訊員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