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古樹群落造福利川萬千百姓
劉醒龍、阿來、王必勝等知名作家,近來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先後發表水杉美文,在文壇引來生態大合唱。北京植物園、上海青西郊野公園、廣東佛山等大江南北入秋以來都曬起水杉紅的美圖。而領唱者,正是世界唯一水杉古樹原生群落地——利川小河。
“敬畏自然”的古樸生態觀
“為什麼這條河谷水杉古樹群中有院落、院子中間有古樹,幾百年相安無事呢?”12月17日,利川市忠路鎮小河拱橋村,村民們和當地教師聊起這個話題。
話題從村裏的一個大院子——全家壩開始。拱橋村黨支部書記周光偉説,“全家壩有90多棟木房子,有57棵水杉古樹,掛牌保護前,幾代人與它們共處了上百年!”
土生土長的小河小學教師鄧家彩説,“水杉樹高大挺拔,人們進入河谷時,就對古樹心生敬畏,這應該是利川小河人古樸的生態觀吧!”
“整個小河河谷5600多棵水杉古樹下面,生活著1萬多人的土家族苗族村民。”忠路鎮黨委書記龔友明介紹,“星斗山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我們一直引導群眾退避水杉樹下,新建房屋向公路邊遷移,與古樹儘量保留緩衝空間。像全家壩這樣的大院子,老百姓幾乎已全部遷建新房。”
形成立體生態經濟模式
1973年,利川在小河設立水杉母樹管理站,後來與村民形成共同管護水杉古樹的機制,種球採摘後村民可得三成,管理站包回收。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國家全面放開水杉種子管控,小河河谷一下産生許多“萬元戶”。
“但是,僅靠賣資源不行,我們很快學會了選種育苗、扦插育苗。”桂花村黨支部書記鄧興茶介紹説,黨的十八大以後,當地黨委、政府提出建設小河特色苗木基地,讓大家吃了定心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曾在小河水杉母樹管理站站長崗位上工作27年的范深厚説,世界水杉古樹原生群落地,鐘靈、桂花、拱橋、小河、下壩等村幾十年來已形成立體生態經濟模式——山下退耕種樹苗、山上林下種黃連,適宜地方山腰發展利川紅茶。生態理念融入每個生産細節。
擁有世界級關注度
行走在鬱江源頭的小河,利川市忠路鎮黨委書記龔友明非常自豪:“別小看這條河谷幾個村,幾十年來它在世界上都有關注度!”
自從“植物恐龍”水杉在利川謀道發現,世界唯一水杉古樹原生群落在利川忠路鎮小河被發現後,這裡已催生70余位水杉博士。
在世界水杉古樹原生群落下,已有50多家生態苗木專業合作社,每年水杉種苗5500多畝,産值6000多萬元。每年可向全國各地輸送苗木幾千萬株。
小河因為水杉成為河谷生態治理與發展的樣板。隨著苗木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小河片區的土地已不能滿足生態苗木經濟發展需要,生態苗木漸漸輻射到周邊汪營、柏楊、元堡等鄉鎮,利川市生態苗木經濟持續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彥睿 通訊員 劉洪浩 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