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兩江四岸萬畝林帶“繪”生態長廊
原標題:武漢變身大美綠色“蝴蝶” 兩江四岸萬畝林帶“繪”生態長廊
林水相依的東湖
武漢市域版圖形狀,如同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
為了讓這只“蝴蝶”變得更美,近年來,武漢市以國土綠化為著力點,以植樹造林為基本功,以增綠提質為總目標,按照“簡潔、敞亮、大氣”的風格要求,突出建設“大園林、大綠化、大森林、大花海”,大力實施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際濕地城市,並啟動了“2019-2021精緻園林三年行動計劃”。這些重大綠化舉措,有力地促進了生態化大武漢建設再上新臺階,取得了園林綠化高品質發展的新成果。
不久的未來,武漢這只脫胎換骨的“蝴蝶”,將變得更加靈動,更加迷人!
“繪”綠
兩江四岸萬畝林帶“繪”生態長廊
長江武金堤江灘造林
池杉林、柳樹林、欒樹林、楊樹林……各具特色的一片片樹林沿長江、漢江兩岸鋪展,將“兩江四岸”360公里岸線“繪”成綠色生態長廊。
為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要求,武漢市委市政府確定了建設“安瀾長江、清潔長江、綠色長江、美麗長江、文明長江”的目標任務,實施長江兩岸綠化造林專項戰役,建設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穩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
統計資料顯示,長江兩岸造林綠化,武漢市涉及的城區(功能區)共有黃陂、新洲、洪山、青山等7個。“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在武漢實際上不只是局限于長江兩岸,還把漢江兩岸納入其中,兩江四岸加起來,岸線總長度為360公里。”日前,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9年,堅持“生態優先、宜林則林”的原則,克服拆遷難度大、搬遷投資大、用地阻力大等困難,確保應拆盡拆、應綠盡綠。我市沿長江、漢江兩岸建設防浪林、還綠林、景觀林1.21萬畝,佔全省年度計劃的135%,造林綠化合格率98.6%。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年度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特別是昔日雜亂無序的江北快速路江灘,經過生態修復和造林綠化,已形成了15公里5000畝綠色長廊,成為彰顯武漢生態建設的一處靚麗之窗。
除了“兩江四岸”造林綠化,長江大保護還包括生態修復項目。我市還對長江沿岸的廢棄碼頭、採砂點、泵船點進行了取締和整治,按“宜草則草,宜樹則樹”的原則進行復綠。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並重、同時實施,這意味著,武漢市在全域性實施長江大保護。
“修”綠
65座山體“康復”重煥青春
江北快速路黃陂武湖段新造的水杉林
2019年,武漢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繼續在“三線三區”(即鐵路、公路、水岸沿線,開發區、風景區、居民區)範圍內,對因採石、採礦損壞的山體進行生態修復,讓它們重煥青春。包括江夏大花山,經開區大、小軍山,光谷頂冠峰,蔡甸區紗帽山、白羊山等15座殘損山體完成“康復”,修復面積近5000畝。
在完成這些山體修復的同時,武漢市新增造林面積4000畝。在“康復”山體上種下的樟樹、欒樹、紫穗槐、濕地松等鄉土樹種,選用苗木均為容器苗,不僅易成活,後期養護成本低,而且樹苗形美,顏值高。
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修復保護處處長陳敏説,近年來,武漢人的荒山綠化造林觀念也在悄然“升級”:由過去對地形稍加整理就種樹,廣種薄收的“粗放造林”,變成了工程項目造林、精細整理地形,客土回填,容器苗種植,並配套建設灌溉設施的“精緻造林”。武漢的新造林,因此成活更易,景觀更美。
陳敏認為,山體生態修復,是武漢市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對生態屏障實施的一種生態保護策略。“很簡單,水美了,山不美能行嗎?”
武漢市大規模山體生態修復於2013年啟動,截至目前,全市10個區共修復破損山體65座,面積1.34萬畝。生態修復和綠化面積相當於19座解放公園。
筆者了解到,下一步,武漢將圍繞實施長江大保護,對長江兩岸17處礦山廢棄地的瘡疤進行修復、“美容”。主要由江岸區、蔡甸區負責實施,目前已啟動,整個工程將在明年底以前完成。
“潑”綠
四環線生態帶建設西段率先披“新裝”
洪山區烽火路花田花海
2019年4月,武漢四環線生態帶西段歷經3年建設,率先完工。
這段生態帶北起東西湖吳家山,南至沌口長江大橋北岸,長22.5公里,于2017年開建。經第三方機構湖北省林業勘察院勘察核實,其造林綠化面積為929.6畝。
四環線的生態帶南段,目前已有部分綠化工程完工。該段北起沌口長江大橋南岸,南至藏龍島,長26公里,橫跨洪山、江夏兩座城區。今年4月底,長21.9公里江夏段,已長約8公里的軍運會保障線路完工。4公里洪山段,綠化項目也將於12月底長完工。該路段起于沌口長江大橋,止于青菱湖。在植物選擇上,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生態功能優先,綠化美化相結合;突出鄉土樹種,生物多樣性等原則。種植的樹種主要有水杉、池杉、香樟等大型喬木,還大量種植了欒樹、烏桕等色葉樹種,使林帶層次分明,色彩豐富,成為一條可供市民休閒觀光的美麗生態景觀廊道。
武漢四環線生態帶建設總體規劃,于2014年9月通過。按照規劃,全長146公里、雙向六車道的四環線,將在沿線兩側形成各寬50米的生態廊道。這條主題為“江城山水畫廊”的生態廊道,共規劃造林1.73萬畝,植樹108萬株,形成“一廊·七卷·十景”景觀格局。其中,“一廊”指四環線林帶;“七卷”為七大色塊生態林帶,即通過種植特色樹種,形成七幅季相變化的畫卷;十景是指四環線生態帶如一線串珠串起的沿線10座公園。
筆者從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部門了解到,四環線生態帶建設,與道路建設同步推進,分年度實施。目前,東段和北段前期準備工作也已啟動。
“補”綠
衛星影像助2.24萬畝宜林荒山染翠
宜林荒山,已經造了多少林不是重點,重點是:還有多少地方沒有造林?
2018年,湖北省啟動實施“宜林荒山精準滅荒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武漢市園林和林業部門依據衛星影像資料,仔細研讀和判斷後,按圖索驥將那些藏在森林中,散落如星的“小斑禿”逐一找出,列入精準滅荒計劃表。
統計顯示,全市宜林荒山需精準滅荒的總面積有2.24萬畝,涉及黃陂、新洲、江夏、蔡甸、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洪山等6個區。精準滅荒點位共有30個街道(鄉鎮)736個“小班”(造林單元)需要“植發”。
武漢人雷厲風行,三年的精準滅荒任務,僅用2018年一年的時間就全部完成。在實踐中,他們摸索出最務實的種樹方式:當地適合種啥樹就種啥樹,這樣樹易成活;“小斑禿”旁邊長的是啥樹就種啥樹,這樣林相好看。
接下來武漢人要做的事,就是鞏固精準滅荒成果。
2019年,武漢遭逢夏秋冬三季連旱,新造林紛紛“喊渴”!然而,武漢人“扛”住了這一波曠日持久的大旱,鞏固住了精準滅荒成果。
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武漢成功的“秘訣”是,通過頂層設計,讓造林單位使盡渾身解數,呵護好新造林。造林之初,武漢就對造林單位設定了3年管理養護期,強調“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績”。在養護期內,樹沒養好,林沒造好,一切損失由造林單位承擔。
2019年以來,造林單位補栽補造的森林面積共計650畝,不到精準滅荒總量的3%。這一成果得來實屬不易!
武漢人沒有停止追求的腳步。2019年,在全域綠化提升的基礎上,市園林和林業部門又啟動了“2019-2021森林品質精準提升”任務。按此計劃,3年內,武漢市要對森林覆蓋率低、立木蓄積量不大的30萬畝低質森林進行品質精準提升。
“轉”綠
50座冷清苗圃“變身”熱門景點
開園近3年,吸引國內遊客110萬人次,《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央媒多次聚焦。黃陂區姚集街木蘭花鄉景區,創造了一個“現象級”奇跡。
然而,有誰能想到,如今這一深受遊客喜愛的“網紅”景點,曾經是一個具有185戶貧困戶、465個貧困人口的精準扶貧村。其鳳凰涅槃的起飛點,是原本效益並不很好的木蘭花鄉千畝苗木基地。
武漢木蘭花鄉景區核心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2014年,杜堂村引回本村能人、武漢萬中集團董事長葛天才。他以1000畝苗木基地為基礎,傾心打造武漢木蘭花鄉景區,景區薈萃一票玩轉的20種遊樂項目,一年365天花開不斷的主題花海,華中最大的鳥語林,“木蘭老家”民俗商業街等四大特色項目。
2017年3月,木蘭花鄉景區一期開園後,迅速躥紅。2018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和旅遊開發,杜堂村先後榮獲“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湖北省最美休閒鄉村”等榮譽稱號,武漢木蘭花鄉景區也被評為“武漢最受歡迎景區”。
無獨有偶。新洲區的紫薇都市田園、江夏區的安山郊野公園、蔡甸區的花博匯等景區景點,都是由市郊苗圃基地實現華麗轉身和蝶變的範例。
近幾年,按照省政府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和目標,市園林和林業局合理開發生態資源,積極建設郊野公園。該局編制了武漢市郊野公園發展規劃,對原有的全市117個規模以上的苗圃基地進行摸底調查,將其中一批效益低下、同質化競爭嚴重、經營模式單一的苗圃,以建設郊野公園為主體進行轉型發展。截至目前,已推進實施並取得明顯成效的郊野公園達50多個。
“儲”綠
“一張圖”可定位每一棵樹位置
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武漢市園林和林業系統完成了全市約840平方公里的園林綠化資源普查工作任務,全面查清了調查範圍內的公園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其他綠地和市域古樹名木及其後續資源等信息,建立了園林綠化資源數據庫,完善了全市生態資源“一張圖”。
筆者看到,在全市生態資源“一張圖”上,全市林地、濕地、綠地等生態資源情況可一覽無遺,甚至能精確到全市每棵古樹名木的坐標、城區道路的每棵行道樹位置、每個公園的樹種分佈等。
2019年3月,2018年全國林業信息化率評測結果在第六屆全國林業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正式發佈。武漢市的林業信息化率在全國市級單位中排名第四,是歷年來的最好成績。2019年5月,武漢市啟動2019年園林綠化資源動態監測工作。
有了生態資源“一張圖”,武漢市在林業行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上更能有的放矢。筆者了解到,2019年,全市組織檢疫執法行動61次,共出動執法人員412人次,發現並辦理案件3件,查處非法加工經營企業3個,查處違法犯罪人員3人,涉案價值2萬元,沒收或除害處理疫木41立方米。
“升”綠
大樹花海打造最美山水賽場
2019年,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按照“細緻、精緻、極致、卓越”的標準,“科學、合理、適度”要求、“簡潔、敞亮、大氣”的風格實施園林綠化,提升城市景觀,呈現滿城大樹大綠、生態自然、鮮艷靚麗的園林綠化景觀,極大改變了城市面貌,週到服務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這一盛大賽事。
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軍運會的一個重點項目是大樹補栽。通過見縫插綠、破硬植綠、借地增綠等途徑,累計植樹36萬株,其中補植補栽大規格行道樹4.7萬株,新增林蔭路296公里,大幅提高了城市含綠量、綠化覆蓋率。江夏黃家湖大道、東西湖金山大道等道路,形成了沿線兩側高大喬木綠化帶景觀,成為街頭可辨識度最高的園林綠化景觀。
此外,為烘托熱烈喜慶的賽會氛圍,武漢市利用現有的綠地,並將一部分閒置土地借來,建設臨時綠化,用波斯菊、百日草、琉璃菊等花卉品種,營造花田花海景觀,共建成機場二通道濕地生態帶、金銀湖沿岸、白沙洲大道東側、武昌區原萬噸冷庫等40多處花田花海景觀,總面積達600多公頃
這些花田花海在軍運會期間再度綻放,驚艷全城。10月27日傍晚,央視5頻道在黃金時段,報道了洪山區花田花海的壯麗景象。(撰文:楊曉雨 賀方程 明眺生 趙旋 攝影:胡九思 何小白 明眺生 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