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産業發力 百萬群眾脫貧——黃岡産業脫貧路徑走筆
菊花産業鏈助力扶貧,圖為麻城五腦山菊展現場。(資料圖片)(黃岡市扶貧辦提供)
一隻優質燈泡,離開電只能是玻璃和鎢絲,絕不會發光。黃岡擁有豐富的農業和森林資源,近幾年通上産業扶貧的“電”,打出了“拔窮根”的亮光。
十大産業發力、龍頭企業帶動、千名能人回鄉。12月底,該市扶貧辦預計,到明年,全市102.4萬貧困人口脫貧、892個貧困村出列、6個貧困縣將摘帽。
建設産業基地,菊花成“金花”
菊香四溢、滿眼金黃。12月20日,走進麻城市鐵門崗鄉富崗村,千畝金絲皇菊頗為壯觀。
吳啟發是湖北朵朵香菊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8年,他小試牛刀,流轉土地600畝種植金絲皇菊。菊花産銷兩旺,僅靠電商就賣出1.6萬斤,賺了個盆滿缽滿,帶動周邊上百名貧困戶增收。今年,他辦合作社、建烤房,又吸納30多名易遷貧困村民就業。
麻城氣候土壤條件適宜菊花生長。脫貧攻堅戰中,該市打造菊花全産業鏈,推行有機種植,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幫扶模式,開發出食用、藥用、粧用等200餘款菊花産品,種植、加工、銷售産業鏈惠及數萬貧困戶。
這廂,菊花變“金花”;那邊,蘄艾從“草”逆襲成“寶”。
48歲的貧困戶葉容過上了城裏白領的生活,班車接送上下班。她在蘄春最大的蘄艾企業之一——鼎艾科技有限公司上班。
2014年5月,蘄春老闆駱百林回鄉創業,成立鼎艾科技有限公司,在家鄉彭思鎮流轉土地種蘄艾,在縣城建蘄艾加工廠。為帶動鄉親脫貧,他開設通勤班車,讓村民既有錢賺又可顧家。在蘄春,像鼎艾科技這樣的涉艾市場主體達1800余家,帶動貧困戶增收。
産業扶貧,八仙過海。英山一片茶、羅田一隻羊、麻城一朵花、浠水一枚蛋、蘄春一棵草、黃梅一尾蝦……在扶貧産業的幫助下,貧困群眾有務工薪資、經營收入、入股分紅等多個收入來源。
培育龍頭企業,農民連接大市場
張群英家住黃梅縣停前鎮農村,獨自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兩年前,村幹部介紹她到龍成公司上班,當年實現脫貧。
12月22日正值冬至,來到停前鎮萬畝油茶基地,漫山遍野綠意盎然。
湖北龍成生態農林綜合開發公司總經理吳伍平介紹,3年多來,公司以停前鎮為中心跨鄉鎮開發連片油茶基地2萬餘畝,探索出“五金扶貧模式”。
土地流轉得“租金”:貧困戶流轉荒山,每年可得租金;
基地就業得“薪金”:148戶貧困戶到基地務工,拿工資的同時掌握油茶栽種技術;
委託經營得“酬金”:油茶栽下後,公司將油茶園反向承包給農戶,農戶每畝可獲管理費300元至500元;
超産提成得“獎金”:在反向承包管理中,對超出基本産量的部分,公司與農戶3:7分成。以50畝油茶園為例,管理酬金和超産獎金兩項每年最少可增收2萬元;
訂單生産得“訂金”。貧困戶在房前屋後或自留地自主種油茶,龍成集團和農戶簽訂單,保價收購油茶果。
如今,龍成公司産業扶貧基地已覆蓋3個鄉鎮的8個村,幫助470余戶脫貧。
脫貧根本靠産業,市場主體是龍頭。目前,全市擁有上萬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黃岡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培育市場主體、鼓勵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籌建各類行業協會,搭建起政府、市場主體與貧困戶之間的“橋梁”,成功探索出訂單種養、返租倒包、勞務對接等扶貧模式。
千名能人回鄉,窮山村變“綠富美”
12月15日,神峰山莊熱鬧非凡,數十輛旅遊大巴魚貫而入。來自湖北武漢、安徽合肥等地的遊客陸續下車,品嘗英山“十大碗”。餐廳裏,20多名服務生往來穿梭,熱情待客。
2013年初,聞彬軍回鄉創立以神峰山莊為核心基地的湖北先秾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幾年來,公司在大山裏投入上億元,建起5000多畝綠色種養基地。
千余名貧困戶成為山莊的“戰略合作夥伴”。不論留守婦女還是青壯年,想打工可應聘員工,想種田可承包基地。一筐筐生態農産品從山溝銷往城市,一波波的遊客走進山莊品農家菜、買土特産。6年來,神峰山莊帶動英山及周邊7萬多人脫貧致富。
2017年3月,聞彬軍創造的“神峰模式”,入選全國産業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在羅田,徐志新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縣司法局副局長下海,一路打拼成為京城知名律師。
2012年,他主動將黨組織關係轉到駱駝坳鎮燕窩垸村黨支部,擔任第一書記,成立燕兒谷生態農莊,投資1.5億元打造鄉村休閒遊、高端康養地。
如今,7000畝荒山大變樣,春有山花爛漫、夏有綠樹成蔭、秋有碩果飄香、冬有茶梅傲雪,每年吸引大批遊客,燕兒谷也躋身國家3A級景區。曾經的“厭人村”燕窩垸村,成為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湖北省文明村和湖北省宜居村莊。
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為引來扶貧産業“領頭羊”,黃岡市出臺《關於引導能人回鄉創業加快培育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新動力的通知》等政策,用優惠政策、濃濃鄉情召喚能人回鄉。
2018年以來,該市引進能人回鄉項目千余個,讓一個個窮山村變"綠富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曾曉春 吳慕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