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地下城”在漢悄然掘進
原標題:高峰期日挖土方超1萬方 全國最大“地下城”在漢悄然掘進
12月19日,武漢市高新大道南側光谷五路,地鐵11號線和19號線交會處,伴隨著幾不可察的地面震動,數臺挖機正在22米深的基坑底部慢慢掘進。
“再向下5米,就是整個項目的最底部。”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總工程師李必軍説,項目分10個標段推進,該標段已完成支護施工,進入土方開挖階段,高峰期有10台挖機同時運轉,一晚上出土量超過1萬立方米。
這裡是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間走廊項目現場。該項目位於光谷五路正下方,高新大道與高新五路之間,總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相當於72個足球場,是目前國內最長地下空間走廊。
由於涵蓋市政道路、地下商業街、綜合管廊、地鐵區間等施工內容,這一地下空間項目綜合程度高,施工難度遠非一般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可比。
據李必軍介紹,以材料吊裝為例,地鐵項目基坑一般寬20多米,每隔100米設置1台塔吊即可滿足需求;該項目基坑寬度多在50米以上,1標段最寬,達66米,施工期內每100米設置1台塔吊外,還要補充設置汽車吊、履帶吊各1台,分別吊運使用頻率高的構件和材料。
積水也是大型深基坑施工時要時刻警惕的隱患之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現場看到,近期降雨在底部形成了一個直徑約6米左右的淺水坑,一旁兩台抽水泵隨時“待命”。據悉,今年6月暴雨期間,基坑內兩小時即抽出2000立方米雨水。
“以往,基坑防水只鋪設一層防水卷材即可,我們引進國外工藝,加舖一層非固化橡膠瀝青防水塗料,讓兩者更好地粘合在一起,增強防水效果。”李必軍説,這一帶地質以風化泥岩為主,岩層遇水膨脹,基坑易發生位移。目前周邊積水較多,以前一週做一次水準位移監測,現在兩三天就要監測一次。
沿光谷五路向南3公里,由中建三局二公司基礎設施工程公司承包的6標段基坑內,綿延約500米的鋼結構支架,宛如幽谷中的巢穴。這裡正在進行地下二層主體結構施工,現場鋼筋加工場內火花四濺,每天,約600噸的鋼筋在車間完成初加工,然後送到基坑綁扎。
“項目既涉及市政工程,又涉及房建工程,還有異形結構,鋼筋使用量非常大”。物資經理滕龍透露,公司承保的標段長約2.6公里,預計要使用18萬噸鋼筋,相當於興建3座楊泗港長江大橋的鋼筋用量。
對於項目安全總監鄧鎖民來説,每天步行10公里的例行安檢已是家常便飯。上萬條鋼筋是否符合圖紙模式要求搭建,幾十萬顆螺絲釘是否妥當安裝,8台大型塔吊是否操作規範……5個標段每天巡查兩次,他的神經時刻緊繃著。
“21世紀末,將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間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曾預言。
這樣的預言或許在武漢更早成為現實。兩年後,鄧鎖民沿線打卡的地方,地表是小橋流水的濕地公園,地下是人聲鼎沸的休閒天堂,通過設置下沉式廣場,配置花園、噴泉等公園設施,市民將自然而然地走進地下空間。
如今,光谷“東擴”正在釋放虹吸效應,IBM、惠普、霍尼韋爾、費森尤斯、施耐德、華為等一大批世界名企紛至遝來,小米、中建三局、TCL等知名企業總部或第二總部先後進駐。光谷五路兩側地塊重新“縫合”後,將成為覆蓋光谷中心城核心區域近50%面積的價值高地。掘進中的“地下城”輪廓初顯,在腳底靜候綻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倩倩 通訊員 王艾明 張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