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宜昌長陽幹部下沉一線摘“窮帽”

2020-01-07 13:25:22|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11個貧困村出列,2.2萬人脫貧,全縣“摘帽”。2019年,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脫貧摘帽的決勝攻堅年。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如何打贏這場硬仗、建立長效機制?長陽堅持黨建引領,將組織資源、産業資源、人才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用黨建活力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辭去所長當“第一書記”

  “覃書記連所長都不當了,一心到村裏幫我們脫貧,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努力!”2019年12月13日,長陽都鎮灣鎮峰岩村黨員王朝元,正忙活著整理自家茶園。覃書記趕過來幫忙,與他商量2020年春茶的銷售。

  今年51歲的覃書記名叫覃玉紅,2015年從都鎮灣供電所所長任上到峰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覃玉紅決定辭去供電所所長職務,專幹第一書記。

  “周圍人都不理解,放著好好的所長不當,圖啥?”覃玉紅説,“我原本就是這山溝溝長大,就是希望鄉親們早點過上好日子。”

  峰岩村脫貧攻堅難度非常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貧困戶有220戶641人,約佔全村三分之一,村裏先後試了十幾個産業,起色不大。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覃玉紅與村支部書記張濟平一道,堅持半月一次支部會、一月一次黨員會,大事小事會上議。村委會班子成員帶頭幹,年平均出勤300天以上。

  支部主導、黨員主事。全村劃為26個片區,成立産業發展、公益事務、精神文明3個黨員先鋒隊,村委會每年向村民承諾辦一批實事。黨員認領,一件一件帶頭幹。

  王朝元主動請纓,成為茶産業發展帶頭人。

  他説,2014年村裏茶葉只有1500畝,只採春茶,收益低。這兩年已發展到4000多畝,採春夏秋三季茶,一畝收入超過3000元。“如今,全村220戶貧困戶幾乎家家有茶園,每畝增收近千元。”2016年,峰岩村整村出列。

  【畫外音】近年來,長陽共選派扶貧駐村第一書記141名、工作隊員501人,在15個貧困發生率高的村選派幹部擔任脫貧攻堅衝鋒隊長,34名幹部到重點貧困村擔任村書記,全縣貧困戶均有鄉(鎮)級及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結對幫扶,僅2019年3月至11月,幫扶幹部解決問題7.5萬個。

  農技幹部“下田”成立合作社

  “這一畝多地,已採了菜薹4000斤,收入近8000塊。”2019年12月9日一大早,長陽高家堰鎮流溪村6組67歲的貧困戶張為成,和老伴兒一起下地採新長出的菜薹。

  “多虧了村合作社,帶著我們種菜薹。”張為成説,以前這塊地種玉米,一年下來收入不到一千塊。長陽豐之源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興國站在車間裏説,“基地有智慧水肥一體化系統,從沼氣池出來過濾後的有機肥進入系統與水配比,按有機標準微滴灌澆菜,形成‘菜(果)—豬—沼’的生態循環農業系統。”2019年11月,這家合作社上榜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胡興國原是農技幹部,後來辭職成立合作社,帶動流溪村75戶貧困戶脫貧。”高家堰鎮黨委書記饒會群説,這裡的高山氣候和土壤適合種延秋蔬菜,經檢測符合洪山菜薹種植標準,已建成150畝直供武漢的蔬菜基地。

  胡興國説,合作社種植番茄、辣椒、四季豆等延秋蔬菜全部採取訂單式生産,“保證品質,保證銷路,也就保證了農戶收益。”目前合作社種植規模已擴大到430畝,年生産配送能力300多噸。

  “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下,合作社對貧困戶保底價收購,超産有獎金,土地流轉得租金,年底有分紅,收入大幅增加。

  【畫外音】長陽有486家市場主體參與帶貧減貧,平均每個村2家至3家,39個重點貧困村實現合作社全覆蓋,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下帶動20498戶貧困戶增收,有勞力貧困戶帶動比率達80%以上。

  貧困黨員拄拐杖打“翻身仗”

  初冬,長陽縣漁峽口鎮布政村4組。依山而建的雞舍內,成群結隊的雞追逐撒歡。眼前情景,讓拄著拐杖的陳傳宣暫時忘了殘缺的右腿。

  今年48歲的陳傳宣曾是宜昌市勞動模範。2015年7月30日,他在果園裏松土時,旋耕機突然翻車,鋒利的刀片刺入他的右腿和胸膛……醒來,右腿沒了。

  就在他住院期間,無人照顧的2000多只土雞死光了。“面對十幾萬元的醫藥費,真是萬念俱灰。”陳傳宣説。

  在他情緒最低落時,布政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上門,通過民主評議將他納入低保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左鄰右舍也來到陳傳宣身邊,為他加油打氣。“生活還得繼續,不允許我去傷感。”陳傳宣在日記裏寫道。

  戴上假肢,陳傳宣重操舊業。2016年3月,他通過扶貧貸款新建一棟佔地6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雞舍,並引進葡萄和獼猴桃配套種植項目。這裡的雞都住著“一室一廳”——每個雞舍連通一個果園,雞群可以在“室”與“廳”之間穿梭。雞是果樹的天然除草機,雞糞還可為果樹施肥。

  2017年,養殖場8500多只土雞出欄,銷售收入56萬餘元,陳傳宣甩掉貧困戶的帽子。

  “一家富不叫富,大家富才幸福。作為黨員,我更有這個義務。”陳傳宣成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把村裏60多戶貧困戶發展成社員,無償提供技術、對接市場。

  56歲的貧困戶覃小軍2019年養了150隻雞,收入有望超過5000元,2020年準備擴大規模,“不僅要脫貧,還要過上好日子。”

  【畫外音】長陽共有5538名黨員聯繫幫扶貧困戶21557戶,812名黨員貧困戶自力更生摘窮帽,136名黨員領辦合作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楊富春 通訊員 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