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蘄春組織貧困戶製作傳統手工食品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李燕 通訊員 詹建平 張德 吳濤):1月9日,在浙江省打工的黃得章、詹小玲夫婦,收到來自家鄉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株林鎮達城村農家米粉廠發來的家鄉傳統手工食品,馬上做了一道豬肉燉粉條。“好吃,我又吃到了兒時的味道。”夫婦倆邊吃邊説。
地處鄂東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蘄春縣,是古代吳楚文化的碰撞地。當地製作的酥糖、麻糖、酸米粉、酸辣椒、年粑等美食種類豐富,地域美食文化底蘊深厚。該縣許多貧困戶試圖通過製作、銷售傳統手工食品增收脫貧,卻因規模太小、分散經營、信息不暢等限制,收效基微。
精準扶貧攻堅戰打響後,蘄春縣把振興傳統手工食品作為貧困戶創業就業重要“抓手”納入《蘄春縣脫貧攻堅産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該縣選派産業指導員進村入戶指導,並注入財政資金7695萬元作為風險擔保,支持農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15769萬元,扶持有製作技能的貧困戶技改升級1100余家手工食品店。同時,以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為前堤條件,吸引能人回鄉創業為目標,蘄春縣向惠春蘄艾科技公司、彭思酸米粉食品公司、許山村米粉加工廠等138家扶貧市場主體發放信貸6616萬元,帶動全縣3萬餘貧困戶就業。
蘄春縣張塝鎮張灣村支書張鳳娥,召集張灣及周邊村貧困戶相互交流手工技藝,並進行培訓,統一合作經營、統一選用優質食材、統一工藝製作流程、統一食品安全標識。為方便顧客、擴大市場,張鳳娥組織車輛、人員往來于檀林、大同、向橋等近10個鄉鎮巡迴送貨,他們所製作的傳統年貨熱銷蘄北山鄉。2020年元旦,張鳳娥在張塝鎮組織汪小蘭、柴常明等10余貧困戶展銷他們製作的芝麻糖、花生糖、年粑等傳統食品,還請來鄉村文藝演出隊義演,吸引了大批返鄉過年的打工人員和過往遊客,當日3000公斤傳統手工食品被搶購一空。
蘄春縣總人口為103萬人,其中有20多萬人常年在外打工。該縣在抓住春節、端午、中秋、國慶、重陽等節季開展縣內熱銷的同時,瞄準縣外打工人員消費需求,加強互聯互通。該縣扶貧辦、産業辦、商務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通過電子商務、QQ群、手機微信朋友圈等途徑,定期發佈全縣扶貧市場主體和貧困戶製作的傳統手工食品信息。隨著2020年新春的到來,蘄春縣傳統手工食品又迎來熱銷旺季。據統計,元旦至今,該縣傳統手工食品累計交易額超過五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