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督查 動態考評 網絡監督 鄂州市三招“治庸問效”
2019年年中、年末先後兩次電視問政,變“簡單問責”為“治庸問效”,由此産生的震撼效應,一直在鄂州5000多名公務員中持續……
在該市2019年12月開展的民意調查中,群眾對黨員幹部轉變作風的滿意率達73%;過去一年間,鄂州以項目引領,強化經濟建設比拼趕超氣場,在建工程總投資額屢創歷史新高。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鄂州市委負責人説,敢於向作風頑疾“開刀”,是全市實現城鄉融合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舉措。
上百本迎檢資料壓減八成
“由於此前已通過查驗,我單位3個考核項目享受年終免檢待遇。”市行政審批局負責人説。
據統計,全市像行政審批局一樣年終免檢的單位共計18家,涉及64個考核項目。
“過去迎接市級年度考核,一般要準備上百本資料,現在不會超過20本。”華容區政府一位負責人説。
鄂城區鳳凰街道濱湖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龔誠反映,該社區2019年參加會議同比減少了一半,到社區的督查、檢查、考核次數同比減少近六成。
迎不完的檢查、寫不完的總結、填不完的表格,一度成了基層工作的“痛點”和“堵點”。
自2019年3月起,鄂州市委、市政府針對各類督查考核事項展開“瘦身”行動,市級層面只保留53個督查考核事項,同比精簡近八成。同時,改變年終一次性考核和多頭考核,採取月度監測、季度通報、半年評估等方式動態考評,引導功夫下在平時。
“鬆綁不鬆勁,減負不減責。”鄂州市委負責人説,綜合督查和動態考評相結合,有利於激發廣大幹部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
每10個工作日通報評議結果
“少跑路變多跑路、審批官成了收發員”“遙遙無期的項目用地交付”“革命後的廁所中看不中用”……
2019年12月18日晚,由省市各界代表組成的70人評議團,聚焦鄂州營商環境,面對面“拷問”有關單位負責人履職盡責情況。事實上,像這樣“紅臉出汗”的場面在該市已成常態。
依託“鄂州效能大家評”和“12345你呼我應”互聯網效能監督平臺,全市以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對620余家窗口單位、基層站所和公共服務企業定期“診斷”,每10個工作日公佈一期群眾“不滿意”典型,並督促整改落實。
僅“效能大家評”一項,全市2019年5.1萬人次參與滿意度評價,通報差評單位25家次、案例37起。
葛店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服務大廳尤為典型,連續3個月被通報:9月27日中午大廳鎖門,導致等候辦事的群眾無處休息;10月11日,不能為辦事群眾提供房查報告,且不能提供個人徵信報告列印服務;11月22日,群眾到該大廳辦理不動産登記業務時,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差。
“這類事看似很小,卻在不知不覺中給當地營商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鄂州市督查考評辦公室主任夏鑫説,效能監督平臺開通以來已受理各類訴求9760余件,均作了答覆或辦理。
督促整改一批老大難問題
自2019年6月首次“電視問效”以來,唯品會華中物流中心門前,5年未亮燈的回家路明亮了;不動産登記一個窗口辦結、市內全域通辦啟動;鐵十線公路“腸梗阻”打通,實現主路面貫通……
一些群眾反映多年的問題也陸續得到回應:滿是坑洼的吳楚大道啟動改造工程;投入上億元整治武漢東路面積水;擠佔人行道30餘年的廟鵝嶺車站終於還路於民;武昌門丁字路口圍墻拆除……
該市還創新建立優秀單位“直通車”、以下評上、對標管理等制度,從工作難度、投入成本、辛苦指數、社會貢獻等方面進行考評,立起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風向標”。
根據日常評議結果,綜合動態績效考評等情況,全市在年底確定了一定數量的“最優單位”和“最差單位”。鄂州一市直機關由於被評為“最差單位”,其主要負責人被調整崗位。
與重點督查不作為、懶作為現象同步,對想作為而沒有做好的則採取容錯糾錯機制。市紀委書記、市監察委員會主任嚴冀鋼説,我們不再以信訪量來評價一位幹部的工作業績,而是在其不違反法紀法規的前提下,側重幹事創業的實際成效。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特約研究員、武漢大學教授桂漢良認為,鄂州重拳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以黨員幹部的高效能換來了企業、群眾的獲得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