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2020年計劃連片改造42個老舊小區
原標題:黃州今年計劃連片改造42個老舊小區 6000戶居民將不再受“臟亂差”之苦
改造後的寶塔小區停車位。 (圖片由黃州區赤壁街道辦事處提供)
“都是老舊小區,誰先改誰後改?”“改造外墻立面,還是新增停車位,群眾意見如何統籌?”“錢從哪來,住戶要不要出錢?”“物業公司不願來,老舊小區誰來管?”
1月3日至7日,黃岡市兩會召開,“老舊小區改造”成為熱門話題之一。“這是民生之舉,也是消費提質擴容之策,需要不斷探索。”黃岡市黃州區副區長童文軍表示,2020年,市區計劃重點改造7大片區,將有42個老舊小區6000戶居民受益。
從“插花”到“連片” 點面結合推進
曾經“臟亂差”的大地小區,2019年納入黃州區首批改造的46個老舊小區之一。刷黑小區道路、增加停車位、安裝監控系統、改造健身小廣場,短短幾個月,小區升級成為“別人家的小區”。
這讓一墻之隔的畜牧局宿舍區居民羨慕:都是老舊小區,房屋年久失修、配套設施缺損、環境臟亂、缺乏基本物業管理的問題同樣存在,憑什麼他們先改?
“2019年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問題突出,改造迫在眉睫;二是每個社區有一個。”童文軍介紹,黃州城區原有老舊小區447個,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時改造了187個,2019年起該區以赤壁街道為主體,明確5年內完成剩餘26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
與2019年插花改造不同,黃州區2020年選擇連片改造,除7個片區外,另將10個問題突出的老舊小區納入改造。“一口氣吃不了個胖子,儘量讓群眾意見少一些。”童文軍説,點面結合是種探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走群眾路線 好事一定辦好
“頂樓住戶想解決屋頂漏水;有車一族想挖掉綠化帶改成車位;一樓住戶想優先改造下水管道;老人不願拆除違建,擔心沒有地方放雜物。”桐梓崗社區幹部羅濤説,居民要求不一,險些讓牌樓灣小區的改造夭折。
牌樓灣小區已建成32年,有6棟樓220戶居民,無主管單位、無物業管理、無完善的基礎設施,管網改造、外墻翻新、整治違建、樓道衛生、電梯加裝等問題突出,居民迫切盼望改造,但受制于經費,能改造的項目有限,怎麼辦?
“社區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先問需求,再定方案。”羅濤説,遞給住戶的《小區改造入戶徵求意見表》上,詳細標明瞭需要改造的項目,由居民自己選擇是否同意,最終少數服從多數,群眾支持率達不到90%的就不改。
“拆出來的地方劃成停車位,方便子女回家探望父母。”住戶王小平説,老人們帶頭拆除自家的違章建築。2019年10月,牌樓灣小區改造成功——道路全部硬化,地下管網拓寬,樓下“見縫插針”劃出停車位,被省裏評為“樣板小區”。
面對小區多元訴求,黃州區鼓勵在合法合規範圍內創新改造方式。2020年,該區將改造內容由拆除違建、改造管網、硬化道路、安裝路燈等,擴大到外墻立面、小區地面、屋頂改造,以及綠化亮化等,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啟動加裝電梯工程。
國家投入之外,還需“眾人拾柴”
老舊小區改造有一個關鍵問題——錢從哪來?
“財政補助一點、居民承擔一點、社會募集一點。”童文軍説,黃州區正推動多渠道籌措資金,目前已向上申報2.3億元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市區兩級同步配套經費,不足部分將吸納社會資本介入。
以2019年改造的大地小區為例,改造費用130萬,政府出資80萬元,剩餘50萬元靠社區自籌和居民分攤。大地社區黨總支書記程燕説,改造地下管網等基礎類設施,主要由政府資金來承擔;改裝水電氣入戶設施和單元門禁等,由住戶分攤費用。
“實際操作中,居民出資意願低。”建新社區黨委書記余邦祥説,2019年改造汽運小區時,3棟樓72戶人家多是老年人,分攤費用遲遲收不上來,社區只能先行墊付。
湖北奧康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青孫表示,企業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面臨責任主體不明、居民意見不一等諸多不可控因素,積極性普遍不高。
童文軍説,如何進一步吸引市場資金和居民出資,有待進一步探索。
補上公共服務短板 改好更要管好
2019年46個老舊小區改造後,只有2個引入了物業公司。
黃州區赤壁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江吉林説,老舊小區規模小,住戶多是退休老人、低保戶等低收入群體,沒有繳納物業費的習慣,物業公司擔心虧本不願接手,想靠市場力量覆蓋老舊小區很困難。
“我們成立居民自治小組,負責打掃庭院、設施維修、秩序維護、治安防範等,每平方米收費僅0.3元,還有少數人不自覺交費。”汽運小區業委會主任陳光平説。
“改好並管好老舊小區,民生工程才能變成民心工程。”黃岡市政協委員羅婧琳説,現在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有市場化物業服務、居民自治、社區託管、單位自管等模式,存在低收入群體負擔不起物業費、居民自治收費標準不好定、社區託管出現失誤誰擔責等問題。
對此,黃州區2020年將探索由國有資本組建公益性物業公司,為老舊小區提供基礎性公共服務;同時借鑒外地經驗,政府前期給予資金補貼,引導民營物業公司進入,逐步過渡,最終將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推向市場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