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白鱀豚“淇淇”紀念石在漢揭幕
12日,紀唸白鱀豚“淇淇”來武漢40週年,全國專家齊聚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共話長江大保護,併為“淇石”揭幕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前豎起了一塊巨大的紀念石,命名“淇石”,以此緬懷40年前被從湖南城陵磯運到武漢東湖之畔的白鱀豚“淇淇”。
白鱀豚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僅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幹流中。“淇淇”是世界上唯一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2002年7月14日,“淇淇”辭世。
1980年1月11日晚,水生所研究員劉仁俊接到湖南城陵磯水産收購站的電話,説發現了一隻活的白鱀豚!他立馬租了一輛破吉普車,趕往湖南。
劉仁俊在見到這頭白鱀豚時,其頸背被破開了8釐米深、4釐米寬的兩個大洞,大洞一擠,就流出一包膿——它的身體在潰爛。他把生三七散和雲南白藥直接敷到白鱀豚的身上,再用四層的消毒紗布做了一個背心。五天以後拆開時,白鱀豚潰爛的皮膚竟然開始癒合。
1981年夏季,在水生所進行畢業實習的張先鋒第一次見到“淇淇”就被震撼了!“這哪是‘魚’啊,這明明就是水中的精靈!”後來,他報考了水生所白鱀豚研究組陳佩薰教授的研究生,做了半輩子的白鱀豚研究。
回憶起“淇淇”離世當天的情景,張先鋒仍歷歷在目。“一早聽聞‘淇淇’有異,我從氣象站的家裏騎著自行車就趕來館裏”,講到“淇淇”突然離世時的情景,張先鋒數度哽咽。
12日,從河北石家莊趕來武漢的于江,説起心中的“長江女神”,依然眼中有光。他也是《悲情國寶——白鱀豚生死全紀錄》一書的作者。這是我國第一部珍稀野生動物全息記錄,旨在追憶曾經的“長江女神”。
身為集郵愛好者的于江介紹,河南省濟源市集郵協會的李偉龍,得知1月12日武漢將舉行我國人工飼養白鱀豚和淇淇40週年紀念活動,馬上策劃設計刻製了相關主題紀念郵戳一枚,次日啟用。這也是濟源市集郵協會從2013年開始至今製作的第三枚白鱀豚淇淇主題紀念郵戳。
40年過去了,白鱀豚從長江中、從人類的視野中消失。張先鋒認為,“淇淇”的離去,並不意味著白鱀豚保護工作的終結。在長江大保護的今天,“淇淇”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永存。
“它孤獨了一輩子,這一點我對不起它”“要是沒有淇淇的倖存,就沒有白鱀豚的研究,就不會有長江江豚保護的成功。”當天,白鱀豚專家劉仁俊説到此處,神情沉重。
水生所研究員王丁介紹,“淇淇”離世後的這些年,已先後建立了9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頻頻傳出小江豚出生的好消息,遷地保護取得成功。2017年野外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長江日報記者陳潔 通訊員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