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考試後家庭如何“亡羊補牢”
原標題:中小學生考試後家庭如何“亡羊補牢” 面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市外校心理老師教父母思維破局
家長孩子聽得投入
張玉霞妙語連珠
“各位親愛的家長們,交接儀式已經辦完,神獸已經出籠!各回各家,各氣各媽。在校怎樣氣老師,回家就怎樣氣爸媽,家長們請注意血壓……願你們母慈子孝,不要雞飛狗跳。”1月12日下午,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外國語學校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張玉霞在湯湖圖書館的報告一開場,就把數百名家長和孩子逗樂了。
寒假開始了,這是令無數家長痛苦不堪的40天。每個家長都期望孩子“考的全會,蒙的全對”,而真實現狀卻是常有不會、會做做錯、勝敗無常、起伏不定,有的家長便一味指責孩子“不認真”。張玉霞分析,孩子學習不好,往往是惡性循環:學習能力弱導致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便不理想,然後學習興趣降低,變成被動學習,從而自信心降低,結果是越學越差。“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張玉霞説,家長吼打叫實際是自身情緒失控的表現,對孩子是一種負性刺激。家長需要改變的是思維模式:出現狀況時,要幫助孩子明確和理解問題,然後進行拆分和定位,提出解決方案,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現場最焦慮和擔心的要數高考生的家長了。張老師告訴他們,面臨高考的孩子,首先需要清晰他當前的定位,他平常考試的分值大概是在什麼範圍?每一次考試過後,對於錯題有沒有進行試卷分析?會做做錯和不會做的題,有沒有針對性的訓練應試技巧?對不懂的知識點有沒有做總結整理歸納?如果平時的基礎沒做好,期望在最後的階段超水準發揮的可能性不太大。
張玉霞老師總結,我們常常“被現實絆倒”,中小學生考試後家庭如何“亡羊補牢”?關鍵在於分析原因,找準目標和方向。家長應該冷靜客觀地幫助孩子找準薄弱知識點,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的興趣;在寒假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己的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從細節入手解決馬虎粗心失分;當孩子因成績情緒不穩定時,鍛鍊孩子的抗挫能力。張老師希望家長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陪伴,使他們樹立信心,正視現實,科學治愈“屢教不改”的孩子。(武漢晚報記者 毛茵 通訊員 胡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