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10萬山民吃上“旅遊飯”
昔日窮困的恩施市龍鳳鎮龍馬片區,在旅遊拉動下,變為集遊覽、康養、娛樂於一體的旅遊小鎮,為鄰近鄉親提供就業崗位120余個,帶火周邊農家樂和民宿。 (視界網 武宏 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恩施州探索建立“景區發展帶動、鄉村旅遊拉動、特色民宿助推、文旅融合引領、養生度假助力”五大旅遊扶貧發展模式,助推旅遊産業和群眾脫貧增收進入“快車道”。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恩施州接待遊客7117萬人次,增長14.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20億元,增長14.3%。
作為恩施州第一大産業集群,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15%以上,直接帶動10余萬人就業,間接帶動40余萬人增收。
景區發展帶動
恩施州是旅遊資源的富集區,該州以建設景區為引擎,先後引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公司、騰龍洞旅遊開發公司、三特公司、湖北清江旅遊發展公司等企業投資旅遊景區開發,建成35家A級景區,形成“2個5A+18個4A”的高密度、高A級景區集群。
“建一個景區、富一方經濟”。恩施市沐撫鎮是典型的深山貧困鄉鎮,路難行、産業弱、收入低。在恩施大峽谷5A景區帶動下,高等級旅遊公路連通村村寨寨,星級農家樂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鄉村土房變成特色民居,當地農民變成景區的安全員、衛生員、服務員和演藝人員。
恩施大峽谷景區投資近2000萬元,在景區出入口和景區的緩衝區建設202個商鋪,採取低廉的租金,引導當地近400人創業,人均年收入超過4.5萬元,最高超過20萬元;景區用工優先錄用當地百姓,共有632人在公司就業,全部享受公司“五險一金”待遇。
在保證規範管理的條件下,景區免費讓當地百姓107人在景區內從事特色交通(轎夫、背簍)經營;景區實景演出近200人的群眾演員全部是當地百姓;景區周邊發展近200戶農家樂,擁有床位3000余張。
鄉村旅遊拉動
近年來,恩施州利用古村寨、民族村寨、特色産業村等資源,加速發展鄉村旅遊,將民居、民俗、茶葉、葡萄等規劃打造成特色景觀帶和體驗帶,配套發展星級農家樂,涌現出了恩施楓香坡、宣恩伍家臺、咸豐麻柳溪、來鳳楊梅古寨等一批鄉村休閒旅遊示範點。昔日賣不出去的農副産品成為了搶手貨,長年沉寂的古村落成為了旅遊的新去處,傳唱數輩人的山民歌排練成為了民族舞。
恩施楓香坡毗鄰恩施城郊,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修通循環路,建起農家樂集群,打造侗族建築群,組建農民藝術團,形成生態茶園景觀帶,吸引遊客品嘗侗鄉美食、體驗農事樂趣、欣賞侗族大歌,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200元增長到1.4萬元。
特色民宿助推
全域旅遊改變了恩施,民宿旅遊改變恩施“三農”。截至2019年底,恩施州共發展特色民宿2000余家,直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利川市實施“十村百企萬戶”民宿旅遊工程,組建龍船調旅投公司專抓民宿發展,市財政先後投入資金近1億元(其中民宿改造補助1800多萬元),完善18個民宿旅遊示範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發展民宿1180戶,直接帶動就業3000多人,間接帶動12000多人增收。
利川麗森農業觀光園共有5棟風格各異的精品民宿,園區規劃面積3000余畝,致力打造集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閒度假、養生養老為一體的鄉村民宿旅遊目的地。2016年,生態農業觀光園的成功創建,解決當地農民150人就業,其中解決貧困戶50人就業,帶動30戶村民增收。
文旅融合引領
恩施州堅持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為鄉村旅遊注入文化靈魂。全州打造了湖北省第一家洞穴實景劇利川騰龍洞《騰龍飛天》、大型山水實景劇恩施大峽谷《新龍船調》和大型鄉村音樂劇《黃四姐》等,2000余名當地村民白天(閒時)幹農活、晚上(忙時)當演員,每年增收3000余萬元。
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山高路遠,閉塞落後,村支部書記王光國帶領村民絕壁鑿路,譜寫新時代“愚公支書”傳奇。近年,村辦起土特産商店,開起網店,原生態的“愚公”牌系列農特産、布鞋等手工藝品俏銷山外,前來該村培訓的全省各地代表吃住在民宿、考察看民宿,全村人均收入增長到8000多元。
養生度假助力
恩施州充分利用良好的高山氣候環境和良好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養生度假旅遊業,讓四海遊客來恩施吸氧洗肺、養生度假,催生旅遊地産、鄉村度假型酒店、農貿等配套産業,實現“建設一個旅遊度假區、發展一方産業”的目標。
近年來,該州先後建設利川蘇馬蕩、建始黃鶴橋、巴東鐵廠荒、咸豐坪壩營等高山休閒旅遊度假區,每年吸引50萬以上游客到恩施州消夏度假,平均居住時間達到1個月以上。
位居利川與重慶萬州接壤部的利川蘇馬蕩,隨著旅遊度假區建設的深度推進,賓館酒店拔地而起,配套産業競相發展,農民收入倍數增長,新增家庭餐館、農家樂、酒店、水果蔬菜批發店、傢具建材店90多家。
目前,蘇馬蕩旅遊度假區提供大批賓館服務、物業管理、保安、導遊等就業崗位,解決當地5000人以上就業,帶動周邊3萬多村民增收。蘇馬蕩規劃區範圍內的8個村戶均存款達到73.2萬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彥睿 通訊員 秈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