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秭歸:37枚紅指印按滿“村民公約”
朱石公路已修通,等著開春道路硬化。
地區名片
秭歸縣郭家壩鎮熊家嶺村,是西陵峽畔的一個重點貧困村,以柑橘為主導産業,但由於交通落後,導致産業發展受阻。
該村以村落自治打通群眾致富“腸梗阻”。如今,全村278家貧困戶實現整體脫貧。
1月14日,冬日峽江碧空如洗。秭歸縣熊家嶺村陡峭的山坡上,一條剛剛修通的4.5米寬村道朱石公路穿過橙林,歡快地肆意延伸。
“這條路來之不易啊。”村黨總支書記孫大祿掏出手機,翻出一張照片遞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照片上是一份《熊家嶺12村落朱石公路修路公約》,空白處簽滿名字,按滿37枚紅指印。
20年斷路成“腸梗阻”
熊家嶺村內從海拔200米的山腳到海拔800米的山坡,漫山遍野都是臍橙樹。山下一條桐楚路沿著河畔通向長江岸邊,山腰一條墓朱路繞過山頂通往山外。但兩條公路之間卻長達20年沒有貫通。
“每到臍橙釆摘時,住在山腰的村民都要花大價錢雇工人將橙子背到距離相對較近的墓朱路,再裝車運出山外。” 孫大祿説,“低山橙子”變成了果販口中的“高山橙子”,眼睜睜一斤少賣兩毛錢。價格虧損加上勞務支出,熊家嶺村的橙農每年比同海拔、交通方便地區的種植戶收入少兩萬元左右。
苦楚己久,為何20年都沒有修通?
“調田換地難吶!”孫大祿感嘆道。
20年間,村委會、群眾個人發起修路不下10次,每次都因換地糾紛無疾而終。
指印畫押表決心
2019年4月,秭歸縣脫貧攻堅“項目庫”項目公示,“朱石公路”産業設施建設項目下達到村裏,令孫大祿又喜又憂。喜的是修路資金有了保障,憂的是擔心又因為換地難題導致項目流産。
路修不修?怎麼修?地怎麼徵?村裏的事還要是村民自己説了算。由村落理事會牽頭,村民們開始討論修路《村民公約》。開了十幾場會,問題一件件捋清了。
12村落理事長熊仁才説,村落理事會成員是村民自己選出來的。修路中誰管賬、誰負責調田、誰管協調、誰監管項目品質,都由村民自己説了算。遵照《村民公約》,短短一個月,田調好了。村民集資10余萬元,補足項目資金缺口。
2019年5月17日的村落夜話上, 37名戶主在修路公約上按下了鮮紅的指印。“37枚指印,代表了37份堅定無比的決心!”
隆隆的開工炮聲猶在耳畔,2019年11月6日,朱石公路便正式通車。人們在歡笑聲中,摘下金燦燦的臍橙直接裝車,沿著山腳公路運向遠方。
品改增收樂開花
路修通了,村民們發展的熱情也更高了。
王延山家因為只有一個勞動力,2015年被納入精準扶貧戶。2019年,得知多年斷頭路即將修通的消息,王延山馬上實施品種改良,將朱石路邊一畝老橙園改成了九月紅。
“雖然自家橙園才品改,還沒挂果,但周邊品改早的鄉親每家每戶都己經沾了朱石路的光。”王延山説,田間採下裝車就走,再也不用請十幾號勞動力肩馱背扛長途轉運了。
王延山説,前幾年在精準扶貧項目支持下,自家河邊的橙子品種改成了紅肉、倫晚,過兩年九月紅一挂果,家庭收入“過十萬”將不是夢。
“不能事事靠政府,自己的事情要想著自己辦。人心齊泰山移,自主脫貧才有奔頭!”村民張登清説,日子越過越紅火,每天一睜開眼就樂呵呵的。(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周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