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發區先進製造大走廊向全球發車
原標題:車都先進製造大走廊向全球發車
武漢開發區全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1991年,武漢開發區因中法合資神龍汽車項目落戶,破土動工開建。
29年間,武漢開發區沿13公里長的東風大道兩側6公里範圍內,聚集著2萬多家企業,包括5家整車企業、12個汽車總裝工廠、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年産汽車百萬輛。
2019年,武漢開發區實現規上工業産值3035億元,佔武漢市1/5,佔全省1/15。2019年,武漢開發區新增規上企業56家,新增企業數量佔武漢市1/6,進規企業達457家,數量位居武漢第一。
面對智慧化、網聯化等新技術發展,近三年,武漢開發區在培育新動能、工業技改,打造“燈塔工廠”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有5000家工業企業實現智慧化改造;發佈“黃金三十條”升級版,對投産兩年以上的企業“零土地技改”,按投資額的8%進行獎勵,最高可獎勵1200萬元。
同時,武漢開發區以省部共建國家智慧網聯汽車基地建設為抓手,擴展5G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及商用範圍,打造産業生態閉環,發力下一代汽車,並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進一步完善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吸引更多人才。
1月15日下午,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相關負責人做客湖北日報全媒體訪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1月15日下午,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智慧生態城管理辦公室黨工委書記、主任王豐偉,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嚴士成,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余仕偉,做客湖北日報全媒體訪談,結合正在召開的省兩會精神和不久前閉幕的武漢市兩會精神,解碼武漢開發區圍繞全省“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佈局,如何進一步培育新動能,打造精緻城市版塊,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貢獻車都力量。
2019年5月29日,一排嶄新的氫能源公交車在漢南薇湖路公交場站發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車都”元素滿滿
5000家工業企業實現智慧化改造
時下走進武漢開發區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東風新能源産業園,格力、美的等企業車間流水線上,機器臂取代人,高效而準確地取料、切割、安裝等作業場景,無處不在。
正在召開的湖北省兩會提出,2020年湖北將啟動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包括促進汽車等重點産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1月15日下午,做客湖北日報全媒體訪談的余仕偉、嚴士成、王豐偉認為,省政府工作報告亮點紛呈,“車都”元素滿滿。
余仕偉認為,2019年,舉世矚目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作為軍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和8項賽事舉辦地,武漢開發區向全球展示出的一流城市形象,在某種程度就代表中國形象、湖北形象、武漢形象。
王豐偉認為,2020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四大國家級産業基地加快建設、加快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打造更多的國之重器等,都有著武漢開發區的使命與擔當。
嚴士成介紹,2019年全省GDP突破4萬億元,在鄂投資世界500強企業新增34家;全省三年技改累計實施1.16萬個等亮麗成績單的背後,有武漢開發區的不懈努力。
武漢開發區作為中西部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知名車都,湖北省重要製造業基地、武漢市工業主戰場,面對全球汽車産業不景氣局面,開發區工委和各園區緊緊咬定先進製造業不放鬆,加速産業轉型,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
2019年,武漢開發區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全口徑實現産值2500億元,整車産銷94.9萬輛。電子電器行業實現産值495億元。
2019年4月28日,武漢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座談會在武漢開發區舉行。國內頂尖汽車産業專家齊聚一堂,把脈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我們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而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把製造業搞好要抓好創新驅動,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
近三年來,武漢開發區有5000家工業企業實現智慧化改造,並就打造“燈塔工廠”出臺採取了系列舉措。如在激勵政策上,對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貫標,獎勵160萬元,對國家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獎勵400萬元。在推廣交流上,在華培動力召開工業智慧化改造推廣交流會。在專業指導上,組織智慧化改造診斷機構,為區內26家企業免費提供專業智慧化改造診斷評估服務。在公共服務平臺上,引進武漢明匠、大唐廣電、蜂巢互聯等面向工業4.0數字化製造技術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
2019年,武漢開發區全力推進工業項目開工、量産、增産,提質增效。東本三廠、宏信通航等項目投産。東風“雲峰”、吉利高端汽車等項目開工。5家企業承擔武漢市2019年智慧化改造示範任務,兌現區級67個“支持企業轉型升級”項目資金1.2億元。美的新一代空調等123個技改項目進展順利。
2019年,東風本田年産汽車79.2萬輛,産值1350億元,創歷史新高,成為武漢工業經濟增長的定海神針、中流砥柱。
過去一年,武漢開發區引進億元以上項目76個,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7個。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家、中國500強企業1家、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5個、中國500強投資項目11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投資項目6個。近五年簽約的278個項目中,187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98個已實現投産。“四辦”改革,實現“政務服務一張網”街道、社區全覆蓋。新設企業開辦時限再次刷新至兩天,在武漢市率先開發運行仲介機構監管服務平臺。出臺産業、創新創業創造、人才等政策,擬定了知識産權、口岸、跨境電商、建築業等多個專項政策,初步建立促進經濟發展“3+N”政策體系。一站式辦理企業扶持金申請983件,兌現扶持資金2.6億元。
1月4日,武漢開發區(漢南區)1600余名幹部職工歡聚國內第一條5G全覆蓋健康綠道——後官湖綠道,徒步體驗軍運會項目,倡導低碳綠色出行、運動健身的生活理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建設車都製造業大走廊
出臺萬億汽車産業集群發展規劃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武漢超大城市優勢,推動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強全省高品質發展“火車頭”。
2020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好發揮武漢在全省“主中心”作用。加快推動武漢城市圈建設,建設車都先進製造業大走廊。
“汽車産業是武漢第一大支柱産業。”嚴士成認為,建設車都製造業大走廊,武漢開發區有基礎,責任在肩,使命重大。
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武漢開發區汽車産業正以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為著力點,不斷發力。
佈局新能源,投資超百億元的東風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已投産,漢産系列純電動汽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2019年3月,全省首座固定式加氫站在漢投入運營。“喝飽”氫能的公交已滿街奔跑。
同時,全力推進“機器人之都”“智慧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建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大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力爭再造一個“千億産業”,構建多産業支撐的發展新格局。
2020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全省將重點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強化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型通用技術引領帶動,加快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應用等。
嚴士成認為,未來,車都製造業大走廊將以武漢開發區為核心,産業鏈不斷向周邊地區延伸。今年武漢開發區將穩固四大整車企業,加快兩大在建整車企業推進步伐,力爭2020年底,30萬輛東風“雲峰”汽車項目建成並試生産。同時,加速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發展,不斷完善汽車産業鏈,推進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建設,打造“全球知名車都”。
他介紹,武漢開發區將進一步完善産業、人才、創新政策體系,制定了《萬億汽車産業集群發展規劃》《氫能産業發展規劃》;建立政府、企業、專業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協同推進機制;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園等專業園區和啟迪協信等公共創新平臺;持續推進招商引才工作,發起成立城市示範與産業協同創新聯盟等。
“建設車都先進製造大走廊,智慧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是重要突破口。”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智慧生態城管理辦公室黨工委書記、主任王豐偉介紹,加快建設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這既是落實工信部和湖北省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全省“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産業發展佈局的重要舉措,更是武漢開發區實現産業轉型的重要支撐。
最近兩年在省市支持下,武漢開發區在智慧網聯汽車方面一是加快建成核心區的基礎設施,在5G大規模商用的基礎上面,完成核心區道路的智慧化改造,建設了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道路,能夠滿足5G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功能測試和商用功能探索的需求。二是加快探索自動駕駛的商用,率先實現自動駕駛的商用試運營,發放了全國首張自動駕駛商用試運營的牌照。去年世界軍運會期間,40多臺自主的自動駕駛車輛亮相。三是加快人才和技術的積聚,成立了以劉經南院士為代表的高端諮詢團隊,為示範區建設把脈問診,並成立了自動駕駛的城市示範和産業協同創新聯盟,協同推動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創新。
2019年,武漢開發區創新大事不斷:人工智能科技園投入運營,百度、騰訊、英偉達等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及東風高端新能源汽車研發運營中心順利入駐。海創雲獲批省級孵化器,新引進匯谷眾創空間等孵化器。新入駐企業148家,全區在孵企業達到260家。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啟迪協信、法雷奧中國技術中心二期、武漢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國際創新研究院投入運營。推出全國首個具有支付功能的“人才一卡通”服務平臺。成立首支人才創新創業基金。舉辦高端論壇20余場次,成立“自動駕駛城市示範與産業協同創新聯盟”,清華大學湖北校友會在武漢開發區掛牌等。
2019年12月末召開的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兩會上,武漢開發區提出,將進一步突出創新驅動,完善創新生態,包括將做大做強太子湖創谷、華中智谷,加速推進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武漢分院、武漢智慧控制工研院、哈工大機器人國際創新研究院等項目;大力推動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園區建設,激勵知識産權創造,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建立開發區科技成果轉化風投機制,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同時,以更大力度改革攻堅,更大決心優化環境,更高層次推進對外開放。
2020年1月11日,武漢開發區同濟現代醫藥生態産業園、SEW-傳動設備(武漢)有限公司二期擴建、武漢漢南“中國種谷”等3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01.3億元,標誌著車都製造業大走廊新一輪建設大幕拉開。
武漢軌道交通16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走向示意圖
精心謀劃智慧生態城
建設武漢産城融合示範區
正在召開的省兩會上,“城市”這個詞高頻出現。
1月12日,省委書記蔣超良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武漢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武漢要以更大格局、更寬眼界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要加快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精心打造城市的每一個細節,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武漢開發區因車而建,是先廠後城。但如今,走進武漢開發區,處處顏值大增。
余仕偉介紹,2019年,武漢開發區以舉辦軍運會為契機,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了狠功夫。主要體現在:優先發展軌道交通,地鐵16號線全線開工建設;重點完善骨幹路網,新改擴建道路59條、121公里,實施軍運會保障線路整治提升48條、96公里,道路環境進一步潔、綠、亮、美、暢;完成農村社區2700戶生活污水治理,新建7家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建成7所中小學及幼兒園;新增停車位2.35萬個、充電樁1萬個、加氫站1座,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同時,在提升城市顏值上狠下功夫。實施建築立面整治610萬方,城市面貌更加整潔、城市天際線更加清爽;實施“四水共治”項目65個,全區河湖水質明顯提升;實施“綠滿車都”工程,完成了綠化提升項目20個、177公頃,城市綠量大幅增加;實施“三舊”改造工程,沌口六村改造、紗帽八村集並房屋拆遷基本完成,城市亮點區塊打造取得重大進展;實施亮化工程,完成樓宇景觀亮化401棟,城市夜景更加璀璨。
2020年,武漢開發區將沿省和武漢市指引“路線圖”,繼續推進城市形象靚麗蝶變。重點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車都製造業大走廊”,進一步完善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建設美麗開發區。一是構建更加快捷順暢的交通網。謀劃實施沌口至紗帽20分鐘快速化通道、長江左岸大道、中低運量軌道交通等城市骨幹交通網絡,優化提升龍靈山周邊城市次支交通路網,加快推進濱河大道、吉利大道、幸福園路、沌陽大道延長線等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地鐵16號線建設。二是構建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實施“綠滿車都、花滿車都”工程,啟動壇山半島公園,建成馬影河城市綠道,打造一批郊野公園、湖泊公園、濕地公園、“口袋”公園和“四季花海”;新建沌口第二污水處理廠,集並沿江取水口,實施污水治理提升工程,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做好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收官工作,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85%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三是構建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配套。實施沿江發展戰略,打造亮點區塊,啟動沌陽郭徐嶺、沌口漢紙片區、紗帽金沙軒銀沙軒三舊改造;加快推進漢南全民健身中心、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建設;加快推進協和西院二期、武漢兒童醫院西院暨婦幼保健院、綜合公共衛生中心、重離子醫療中心等項目;穩步推進紗帽地區新建小學、育才中學異地新建、新華地區新建幼兒園、東本雙限房幼兒園、新長江配套幼兒園等項目建設,新增學位4500個。通過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把開發區建成一座花園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
武漢開發區智慧生態城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不僅是武漢開發區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未來戰略新興産業重要承載地,而且借助境內良好的生態,正在打造武漢開發區未來生態宜居産城融合示範地。
2019年10月23日上午,百名中外記者走進武漢開發區智慧生態城,只見四週河湖交錯,綠草如茵,空氣格外清新,一期,基於5G技術V2X車路協同系統已覆蓋長28公里測試道路。
王豐偉介紹,2020年智慧生態城建設,將重點提高城市功能品質,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一是要突出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斷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的交通出行、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加快主次幹道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
二是要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武漢開發區有26個湖泊,16座山,5條河流,主要在智慧生態城,我們要保護好生態資源,同時充分利用山水資源優勢,發揮好生態效應,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三是要在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探索創新。2020年,武漢市被國家住建部確定為“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和機制建設試點城市”,智慧生態城作為試點區域,武漢開發區將借此機遇,在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的基礎上,把智慧汽車、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結合起來,探索建設智慧化、現代化的城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曉安 湯煒瑋 通訊員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