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90後”博士成南極科考主力軍

2020-01-22 08:57:30|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武漢90後博士成南極科考主力軍 他們會科研還會攝影,作品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武漢90後博士成南極科考主力軍

南極極光照片登上《Nature》   李航 攝

  拍極光,晚上在茫茫雪地中迷路;拍冰山,漲潮衝垮來時的路,裂縫和潮水來勢洶洶……在武漢,有一群90後博士,多次參加南極科考,並屢屢冒險拍下10萬張精彩照片,這些照片被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雜誌選用,並多次被美國宇航局採用,曾在倫敦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展出。1月20日,長江日報記者專訪了李航、肖馳等90後博士,聽聽他們在南極的故事。

  拍極光迷路拍冰山路被衝垮

  愛拍照博士連續駐守南極近500天

  1984年,中國科考隊員首次勇闖南極,將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洲。35年後,中國南極考察隊第36次朝著南極出發。這次和400余名科考隊員一同奔赴南極的,是最新問世的破冰船“雪龍2”號和剛完成大修的“雪龍”號,這也是我國近3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南極考察。

  90後極地科考隊員李航,也是本次前往南極科考的一員,武漢大學博士畢業,目前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博士後。

  1月20日,正在南極的李航告訴記者,他曾在2014年到2016年參加了我國第31和32次南極科學考察,在南極中山科考站不間斷駐守了近500天,其間主要負責我國北斗衛星南極地面觀測站的運行和維護等。

  科考之餘,李航最常做的就是扛著相機和三腳架,追逐星空和極光。李航拍攝的照片中,一張名為《Space from the Antarctic(南極空間)》的作品,在2018年4月被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選中刊登。他利用長時間曝光拍攝的星軌圖,還曾被美國宇航局NASA採用,並在英國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展出。

  在精彩的照片背後,也有不少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天晚上,李航和隊友外出拍極光,兩人都沒帶GPS。可沒有想到的是,白天去過很多次的目的地,到了夜裏卻非常難找,他們迷路了。在雪地徘徊了幾個小時後,他們最終看見了站區微弱的光,仿佛劫後重生。

  還有一次,李航和隊友結伴去拍攝黃昏時的冰山,突然漲潮衝垮來時的路,幾米寬的裂縫和潮水來勢洶洶。他們用三腳架試探裂縫裏的海水深度,最後冒險趟水,小心翼翼地走過去。“這是我在南極經歷過最驚險的一刻,腳下就是大海,沒人知道下一腳會不會栽到海底。”

  李航介紹,現在他改良了裝備,用了定時攝影技巧,人在溫暖的站內喝著咖啡,預先設計好拍攝時間的照片就拍好了。

  雪地摩托壓垮海冰 一隻腳踩入裂隙

  事後談起猶覺心驚

  接替李航進行中山站越冬任務的是武漢大學博士生肖馳,也是一名90後。南極科考期間,他的工作是維護GPS常年跟蹤站和驗潮站並收集數據,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研究地表下的物質分佈,從而“讀”出地球的內部結構。

  在南極,看上去可行走的冰面下會隱藏著冰裂隙,一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險,意外和危機無處不在。

  肖馳説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一名機械師騎著雪地摩托,為下一次科考進行海冰探路、繪製地圖。

  “完了完了。”肖馳説,經過一片冰面的時候,摩托車尾部突然下沉,機械師經驗豐富,一腳油門衝了過去。下車後回頭進行查看,發現雪地摩托壓塌了一大片海冰,差點連人帶車掉進冰裂隙。“現在想起來都感到很後怕”。

  肖馳還介紹,極夜的時候,有一次雪地車無法啟動,他和隊友扛著冰鑽就步行去進行定期的海冰厚度觀測。從海冰上返回站區陸地時,突然,“啪”的一下,一隻腳剛踏出去,另一隻腳就陷入了潮汐縫,好在岸邊的冰縫不深,隊友一手把他拉上來了。“上面有雪覆蓋,沒有意識到這種地方還有危險”,平時在海冰上行走,肖馳和隊員走路都特別小心,用手杖一邊探一邊走。寬闊的冰裂隙很容易被察覺,狹窄的冰縫隙則隱蔽性很強,如果趕上一場新雪將其掩蓋,就更不容易被發現了。

  武漢共有100多人次到達過南極

  90後博士漸成主力軍

  2019年去南極科考的還有隊員曾昭亮,武漢大學博士生,也同為90後。截止到第34次南極科考統計數字,武漢共有146人次到達過南極。

  記者從武漢大學了解到,南極科考人員,除了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老師、學生以外,電信學院、測繪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都曾參與到中國南極科考中,還有武漢商學院、湖北省地震局、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人員,其中,90後博士逐漸成為去南極科考的主力軍。

  在南極,壯美景色的背後,是一個極端惡劣的工作環境,工作高危又高難,而且長期跟外界封閉。這群90後如何度過工作之餘的生活?

  肖馳介紹,隨著我國極地科考後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中山站也有了衛星網絡,“雖然網速很慢,但可以經常和國內家人聯繫”。不過,有時候仍然會因為強磁暴導致斷網,又回到了與世隔絕的狀態。

  跟中山站鄰近的俄羅斯進步站,兩邊長期互動,交流頻繁,“吃完晚飯,我們經常就去俄羅斯進步站晃一晃。”中山站有個小型的室內體育館,會邀請俄羅斯人過來一起打排球、打檯球等,工作之餘還結交了一些國際友人。(長江日報記者 方歷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