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新冠肺炎防控情況作出回應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高鈺姍):1月23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情況,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武漢市民關心的問題作出答覆。
關於“到發熱門診就診的人特別多,留觀床位十分緊張,要怎樣調配醫療資源、加強救治力量來解決發熱門診留觀治療問題?”這一問題,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應,目前武漢市發熱患者增多趨勢明顯,確實存在發熱門診就診排長隊、留觀床位緊張的現象。為此,武漢市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緊急研究決定,徵用相關醫院作為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已確定武漢市漢口醫院、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西院、武漢市七醫院、武漢市九醫院、武漢市武昌醫院、武漢市五醫院等七家醫院整體徵用,其門診部全部作為發熱門診集中接診全市發熱患者,並安排3000余張病床收治疑似和確診病例。同時,武漢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仍須設置發熱門診,開展預檢分診和一般發熱患者的診療,積極引導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到全市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
關於“目前,武漢市採取了‘7對7’包保制度,請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具體是怎麼運作的?”這一問題,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應,為了加強7家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在全市選取綜合實力強的部、省、市屬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市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三醫院)對口支援7家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由支援醫院分管院長臨時擔任對口定點診療醫院院長,負責定點診療醫院人、財、物管理,統籌調配雙方醫院資源,全力做好患者救治,現有人員隸屬關係、行政級別不變。定點診療醫院醫護人員全部轉入發熱患者診療救治工作,力量不足時由支援醫院調配充實。
關於“有不少醫院反映標本送檢後幾天沒有結果,影響到快速診斷,請問是什麼原因?下一步如何提高檢測速度?”這一問題,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應,由於國家已將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對該類病原的樣本檢測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二類)進行管理,相關樣本的檢測、運輸等必須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關要求,病原相關實驗活動應當在具備相應防護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
前期對疑似病例的樣本檢測流程是:首診醫院通過規範的預檢分診、結合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和胸部影像檢查,經專家組會診後確認疑似病例並採樣,由轄區疾控中心將樣本轉運到武漢市疾控中心,武漢市疾控中心轉運到湖北省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每天可檢測樣本200多份。為適應當前防控形勢需要,提高檢測速度,經請示上級有關部門同意,從1月22日開始,武漢市已指定各定點救治醫院、發熱定點診療醫院的對口幫扶醫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備相應防護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相關樣本的病原核酸檢測工作(第一批共10家機構),預計全部運行起來每天可檢測樣本近2000份。為此,武漢市計劃緊急調運3萬人份試劑盒發放到指定檢測機構,目前已下發6000人份。
關於“管理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是控制該疾病傳播的有效手段,請問武漢市是如何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管理的?密切接觸者中有多少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一問題,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應,武漢市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交辦、跟蹤、處置等進行了嚴格規範的組織實施。一是全納入,全覆蓋。凡是與觀察、疑似或確診病例同工作、同學習、同生活以及其他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凡是對病例實施醫療、護理的醫務人員等,均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排查,盡最大可能不遺漏1人。二是屬地化,網格化。主要以現居住地為依據,及時、準確地將密切接觸者交由居住轄區進行管理。各區將人員名單分配到網格管理小組,確保接受規範化的醫學觀察。三是五個一,三包一。對每名密切接觸者均提供一本防控知識手冊、一副口罩、一支體溫計、一張體溫檢測表、一支記錄筆。由社區群幹、社區醫生、社區網格員組成醫學觀察小組,每日入戶(每日至少1次),每天監測,及時報送信息。觀察期(14天)滿,經評估通過後予以解除醫學觀察。四是及時報,及時治。當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37.3℃及以上)、咳嗽等異常狀況時,立即上報、逐級上報,迅即調配救護車將其轉運至定點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