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嚴防控全力阻斷病毒傳播
牢牢抓住救治、阻隔兩大關鍵環節,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總攻的衝鋒號響起,一張嚴密的防控疫情網,在荊楚大地全面鋪開。
拉網排查,做到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檢盡檢、應治盡治。
嚴密管控,最大限度減少群眾外出,全力以赴阻斷疫情傳播。
從城市到鄉村,把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抓牢抓細。
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他們既是“信息收集員”,又是“安全防控員”,更是居家群眾“生活服務員”。
不同的角色,同一個使命——
以必勝的信念決戰疫情,以對人民群眾極端負責的態度攻城拔寨,把疫情防控落實到每家每戶。
強化防控,拉網排查不落一戶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激勵著全省上下進一步增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防疫形勢依然嚴峻!”2月16日,湖北省要求對所有居民開展拉網式動態滾動篩查,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不斷一天”,確保全覆蓋,無盲區。社區(村)對發熱病人報告的健康信息認真核查,對確認的發熱病人就近轉至發熱門診就診。
不能把攻堅戰變成消耗戰。
2月17日,為期三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在武漢全市打響。
在該市江漢區花樓社區,80後社區書記周婷婷拿出名冊,逐一對照600戶居民的最新信息,上報花樓水塔街道指揮部。
16名確診感染者已送醫,11名密切接觸者入住集中隔離點……最新摸排結果顯示,小區裏的“四類人員”,已得到妥善安置。就連僅出現過一次身體不適狀況的70歲居民何曉華,也被送往市紅十字會醫院接受核酸檢測。
“明天還會挨家挨戶敲門,記錄每位居民的健康狀況,及時上報。”周婷婷説,不到徹底戰勝疫情之時,片刻都不能鬆懈。作為社區幹部,一定要發揮好神經末梢的作用,觸角延伸到每戶每人,密切監控一切“風吹草動”。
社區人少事多。好在連日來,省裏、市裏、區裏不斷有人員下沉,陸續有15名幹部前來增援。“人多力量大,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細了。”
在黃岡大別山區,羅田縣的燕窩灣村、郭家河村、駱駝坳村、葉家圈村、樊家衝村、望江垴村等6個村為強化防控,成立了聯合黨委,聯防聯控,共抗疫情。
省人大代表徐志新,發動其所在企業的員工,當起志願者,駐守燕窩灣村,走村串戶測體溫,嚴密監測返鄉人員,反復提醒注意事項。
根據18日的摸排情況,這6個村裏,尚未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
在荊州市川店鎮雙臺村,駐村幹部譚強從大年初一開始,已經堅守一線20多天,上門摸排、村口駐守、送物送菜樣樣都幹。“每天尋訪核查,一直沒有間斷。”
據省衛健委通報,截至2月17日24時,湖北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59989例,較前一天新增1807例,當日新增疑似病例788人,集中隔離4062人。
冰冷的數據表明,湖北省疫情正處於高位運行的持續增長期、攻堅克難最吃勁的關鍵期、重中之重決戰之地的窗口期。把防控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有效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是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頭等大事。
精準發力,打造信息和收治閉環
瞄準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著力形成數據信息和收治工作“兩個閉環”,提升排查和收治效率,是省委、省政府強有力的決策部署。
縱觀全省,信息數據的多元化收集、一體化運用、一致化發佈,對“四類人員”的篩查—轉運—收治—治療持續提速提效。
“孫書記,我發燒不舒服,不曉得該麼樣辦了……”2月15日深夜,漢陽區琴斷口街道七里一村社區書記孫睿華接到居民熊女士的電話。電話那頭,熊女士還在抽泣。
“莫慌莫慌,我馬上過來。”孫睿華一邊往熊女士家趕,一邊向街道和區裏報告。在街道的安排下,熊女士被迅速送進小區附近的集中隔離點。通過醫生檢查,確診是普通肺炎後,熊女士這才放下心來。
“社區摸排、街道隔離、醫院收治,出現的異常狀況都能快速有效處置。”孫睿華説,社區附近的兩處集中隔離點,駐守著專業醫護人員,可進行核酸檢測。截至目前,社區出現的1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均已入院治療。
對於新冠肺炎病毒攜帶者,發現得越早,收治得越快,擴散範圍也就越小。
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一項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於疫情防控工作中。
“喂,您好,請問您是楊峻或他的家人嗎?”2月17日清早,該區居民楊峻再次接到疫情排查電話。與此前不同的是,這通排查電話由人工智能系統呼出,可同時撥打900個居民電話。該系統除提問外,還能將回答記錄自動生成表格,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
“人工智能搭把手,不僅提升了排查效率,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研判,精準高效篩選出風險區域。”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這套系統一上線,就大幅提升了該區排查“四類人員”的效率。
同時,在該區佛祖嶺街道B社區,社區幹部通過手機上的綜治助手APP,小區38棟、1315戶居民的信息盡在掌握。
社區內數十台人臉識別攝像頭升級後,居民戴上口罩也能識別,何時進出小區,有無異常狀況,一清二楚。
除蒐集和展示數據外,該系統還能通過雲計算對數據進行處理,經過智慧分揀後,實時推送至網格員和物業工作人員的手機上,為下一步的快速應對作出指引。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搶抓窗口期,效率是制勝的法寶。
嚴防擴散,城鄉24小時封閉式管控
病房裏,成千上萬醫務人員正日以繼夜,向提升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發起猛攻。
病房外,實施嚴格管控,最大限度減少群眾外出,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有效途徑。
“防擴散,少出門,戴口罩,莫聚群;愛清潔,講衛生,多洗手,勤掃庭。”簡單的防疫知識,更須化為行動。
非常時期,須有非常手段。
2月16日,湖北省管控措施再次升級,要求城鄉所有村組、社區、小區、居民點實行24小時最嚴格的封閉式管理。除抗疫車輛、公務用車、公共交通、醫護人員用車、運輸生活必需品車輛和救護、消防、搶險、環衛、警車等特種車輛外,其他車輛一律禁止通行。
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擴散風險,把防控措施做實做細,各地防控工作人員日夜值守,當好“守門人”。
在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荊街烏金山社區,有一支20余人的防控隊,輪班監控917戶居民、共計2000余人的出行。
小區僅留一個出入口,設置了3道測量體溫的關卡,防控隊員對進出人員進行實名登記,實時掌握去向。進入社區的車輛也要嚴格審核,放行後立刻進行消毒。
“我們會在固定時間,利用社區微信平臺、電話等方式收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清單。”徐從春説,社區工作人員會統一採購居民需要的物品,上門發放,“既要保居民安全,也要讓他們安心。”
25675步,是武漢市東湖風景區華僑城小區的物業人員熊小亮2月16日的微信步數。
小區內消毒維修,幫業主跑腿送物,群眾有需求,他總是二話不説,儘量滿足。
“我們為防疫多走一步,業主就少走一步,離病毒就更遠一步。”小夥堅定地説,疫情不除,我們不退!
除了“宅”在家中的居民,在醫療觀察點還有許多集中隔離人員。據統計,截至2月17日,湖北省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199322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69270人。
位於東湖風景區的雅斯特酒店裏,集中隔離了82名與確診患者關聯的密切接觸者。為確保安全,他們只能單獨呆在房間裏,度過10余天的醫學觀察期。
“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身好,也是為整個社會好。”一名被隔離人員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一日三餐都有專人送,房間每日定時消毒,上午下午各做一次檢查。
責任,責任,責任!
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齊心協力必將迎來總攻勝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李源 王際凱 陳鵬 曾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