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快速擴産、上馬醫療物資生産線
華強科技公司新建成的防護服生産線上,工人們正在緊張生産。 (視界網 袁達 攝)
2月18日,枝江奧美醫療公司N95口罩生産線滾動擴産成功,每一秒,就有2個N95口罩,從飛速運轉的生産線上産出。從零到日産20萬片N95口罩,奧美只用了19天。
2月14日,在宜昌高新區,華強科技公司再開兩條生産線,近百名工人、50台設備、14秒一個防護帽……2月1日,華強才申請轉産醫療防護服。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的殊死戰。
從沒有一條N95口罩、防護服生産線,到日産20萬片N95口罩、2000件防護服,戰“疫”當前,“宜昌製造”把功夫用在刀刃上,彰顯特殊時期的物資保障供應擔當。
3天轉産防護服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醫療防護服嚴重緊缺,醫護一線人員面臨風險與日俱增……”2月1日,一封“請戰書”提交到宜昌高新區管委會,華強科技公司主動提出:轉産醫用防護服。
華強公司是國內醫藥包裝龍頭企業,可産品線並無防護服。在轉産決心面前,橫亙著巨大困難,“設備不夠、無原材料、無員工、無後勤保障……”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冬民説,“先幹起來,邊幹邊解決生産中的困難。”
原材料不夠怎麼辦?想辦法從全國各地找,在上海、廣州等地成立專班,一車車原料調配進來;設備不齊怎麼辦?全力採購,還是不足就去借;人手不足怎麼辦?動員保障工人復工、工人轉崗。
72小時內,企業聯繫90多名工人返崗,購置生産設備,制定技術標準……2月3日下午,首批30名工人緊急上崗試産。42歲的劉春華便是這特殊生産線上的一員。當天一大早,她收拾好行李,坐專車從夷陵區趕到公司開始工作。“非常時期,我們要盡微薄之力,這裡封閉式生産,防護安全和食宿都挺好。”
截至2月14日,華強生産4733件訂制防護服,第一時間交付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
首戰告捷,企業又有了新任務:抓緊生産緊缺的一次性防護服。
2月15日,生産車間裏,工人們在無紡布邊角料上一遍又一遍練習覆膜,確保蓋住所有拼接處的針腳。經緊急協調,從仙桃訂購來兩批緊缺的無紡布,可生産1萬套一次性防護服。從猇亭星宇公司“借來”10台熱風機,全國各地訂購的50台熱風機即將發貨。康泉醫療公司“支援”來專業滅菌設備……人手、設備、材料等問題,在政府職能部門協調下一一化解,本月底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日産量可達2000件。
近百萬片N95口罩支援全省
2月17日深夜零點,奧美醫療公司車間燈火通明,總經理彭習雲説:“疫情當前,要想盡一切辦法,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滿負荷生産。口罩生産線24小時不停機。”
1月21日,口罩生産線180多名員工全部返崗,最先復産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目前最大産能已達到日産50萬片;最為緊缺的醫用N95口罩,在2月1日投産,2月5日至8日每天生産6萬隻,8日至12日10萬隻,12日至17日16萬隻,18日開始20萬隻。
最困難是原材料,N95口罩的生産,離不開高標準濾芯、熔噴布等核心原料。如果不能及時供應,生産就成為無米之炊。
宜昌、枝江兩級政府成立專班,進駐企業提供,組建醫療保障、物資供應、交通運輸等多個服務小組,全天候跟進,提供“保姆式”服務護航。枝江市經信和商務局安排專人前往安徽等地為企業爭取濾芯等原材料。
“熔噴布在宜都可以就近供應。”宜昌欣龍衛生材料有限公司位於宜都,接到救助信息後,該公司第一時間召回員工,目前每天生産兩噸熔噴布,定向供應給奧美等醫療器材公司。
從恢復生産到2月13日,奧美公司累計向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保供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216萬片,N95口罩99.36萬片,每天穩定向宜昌供應18萬片一次性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
建立“雙線作戰”機制
2月5日,奧美醫療公司賬上,人民銀行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資金兩億元,通過工行三峽分行發放到位,利率3.15%,專項支持醫用防護口罩生産,審批只用了兩天。
奧美醫療是宜昌首家獲得央行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支持的企業。目前,宜都東陽光藥業、當陽華強化工、安琪集團等3.6億元專項貸款正在審批。
宜昌為助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向防疫物資重點生産企業,擴大授信規模、執行優惠利率、開闢綠色通道。僅建行三峽分行已為這類企業發放貸款3.91億元。1月28日下午,建行三峽分行在了解到東陽光藥業公司的融資需求後,克服“封城”困難,當日完成貸款申報,次日向該公司投放貸款5000萬元。
宜昌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重點物資生産企業擴産復工,宜昌一方面加大金融、人力資源、油電氣能源、防疫物資等要素保障,同時嚴格把關企業疫情防控落實情況,強化問責制,壓實責任層層傳導。
2月15日,因搶抓生産時對疫情防控不力,猇亭新材料産業園、興瑞公司、泰盛公司三家企業主要負責人被宜昌市猇亭區紀委約談。“這三家企業都是消毒物資生産商,搶生産中暴露出企業存在防控措施不到位問題,紀檢監察機關及時介入進行糾正。”
目前,奧美醫療、華強科技、和遠氣體等14家企業生産穩定,成為抗“疫”生力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姚紅 袁達 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