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1.2萬黨員幹部守護社區安全
黨員志願者配送生活物資。 (視界網 李勤 攝)
25名黨員,來自8個單位,6人門口值守,19人配送物資、服務居民。2月20日,宜城市錦湖名都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席學華安排完工作,也加入到配送物資的隊伍。
疫情來臨,黨員幹部衝在前。針對社區防控難點,宜城市從1月22日開始,在襄陽市率先安排1.2萬名黨員幹部就地到社區報到,防輸入、防擴散、保供應。
幹部下沉
“我只是感冒,又不是肺炎,堅決不去隔離點。”2月19日,宜城市湖畔社區一名老人生病,卻怎麼都不願意前往隔離點。
“老人家,你現在發燒,到了隔離點,那裏有專業醫生治療。”社區臨時黨委書記屈廣俊耐心地説,“隔離觀察對你和兒子、孫子都好。”最終,老人同意去隔離點。
湖畔社區有居民900多戶,2500多人。2月3日,宜城市政協秘書長屈廣俊被任命為社區臨時黨委書記,社區所有黨員居民就地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疫情防控。
該社區有330名黨員,來自50多個單位。這麼複雜,如何保證黨員們各司其職、不“打亂仗”?
屈廣俊介紹,黨委從縱橫兩個方向統籌開展工作。橫向,配齊紀檢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生活委員等,分別負責小區消殺、物資統計配送、收集居民體溫信息、防疫防控宣傳等工作;縱向,臨時黨委下設4個臨時黨支部,按樓棟成立33個黨小組,構建“社區臨時黨委+小區臨時黨支部+單元樓棟(黨小組)”的三級防控網絡。
各項工作有序展開:摸準信息,排查武漢返鄉人員145名,外地返鄉人員241人;嚴把“出口”,小區4個大門封閉3個,僅保留一個保物資供應和必要人員出入;做好宣傳,先後建立業主群、“雙報到”黨員幹部職工群等,確保政策通知、居民訴求等信息通暢。
湖畔社區只是宜城市黨員幹部“雙報到”的一個縮影。新冠肺炎發生後,該市在城區組建23個社區臨時黨委、167個小區臨時黨支部、600多個樓棟臨時黨小組,1.2萬多名黨員幹部在社區報到,將防控工作覆蓋到每個小區、每個樓棟、每戶居民。
物資上門
“兒子的保命藥快要吃完了……”2月7日,龍門路社區臨時黨委書記吳清功接到居民劉某求助。
吳清功迅速聯繫城區幾大藥店:天濟藥房沒有、獨活藥房沒有……原來,劉某的兒子患有肝病,長期服用一種進口藥。以往,劉某在網上買藥,目前快遞送達不及時,所以面臨斷藥風險。
吳清功輾轉打聽到國藥控股襄陽公司有售,於是迅速聯繫,在劉某兒子斷藥前買到了這種稀缺藥。
2月7日,宜城市要求大型商超暫停向個人開放現場銷售業務,居民所需生活物資通過網上訂購統一配送。當天,該市共在城區所有社區設立代售點,實現了城區居民買菜購物配送全覆蓋。同時,還組織40余家超市、9家嬰兒用品店、23家藥店加入網絡購物平臺,豐富城鄉居民網上購物的選擇。
宜城市把小區分為一般管理和重點管理兩種,對於一般管理的小區,居民可以下樓領取配送的物資;對於重點封閉管理的小區,物資被配送到小區門口後,就由志願者、黨員幹部及社區工作人員接手送到居民家門口。
黨員衝在一線,帶動社會力量加入防控和保障隊伍。2月6日,宜城星火愛心志願者聯盟王集支隊的12名愛心人士捐款9000元,採購10萬餘斤包菜,送到急需青菜的市人民醫院、安居苑、陽光花園等小區。32歲的黨員彭新昆每天早上7時就出門,開著私家車向小區運送愛心護理包以及其它物資。晚上,他又和志願者一起,頂著冷風在卡點值守。
群眾靜“宅”
“小區已出現3名確診病例,所有居民不得出門……”2月3日,錦湖名都小區業主微信群發出“封閉管理的通知”。
居民不“淡定”了,群裏的信息“炸開了鍋”:丟垃圾也不能出門嗎?不能,垃圾放到門口,由臨時黨支部組織人員上門收取;我是醫生,需要上班怎麼辦?做好防護,持指揮部證明出入……
錦湖名都小區住有374戶1300多人。小區封閉管理後,臨時黨支部立即啟動緊急預案,25名黨員、47名志願者迅速到崗,封閉大門,暫停電梯,派人駐守樓道……對不用智慧手機的老年居民,他們就上門宣傳管理政策,並留下電話隨時聯繫服務。
黨員幹部們忙碌了,群裏逐漸安靜下來。2月5日,居民駱大爺全身又癢又痛。黨支部迅速打120求救,並陪著他到醫院檢查治療。趙艷是名公安民警,她負責2號樓112戶居民的物資配送、信息收集和值班巡邏。小區電梯關閉,她每天都要從1樓到22樓往返2次以上。
10多天來,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累計為居民上門服務3000多次。席學華介紹:“汗水換取了支持,群眾對疫情防控工作越來越支持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姜遠海 劉漢澤 通訊員 何維國 江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