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幫居民拎起“移動菜籃子”
居家不出門,刷手機下單,菜品送到門口。抗擊疫情中,食享會、盒馬等一批電商克服多重困難,加入到服務保障民眾生活之中。
這些“移動菜籃子”如何運轉?效果如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跟蹤探訪。
食享會:近千名團長“黏”著近千個小區
“今天氣溫有點高,凍品要快點通知領取。”
2月24日11時,武昌珞獅路,湖北經濟學院洪山校區職工宿舍前的空地上,看著搬下車的湯圓、凍肉、凍雞等,“臨時搬運工”、食享會總經理黃志華提醒社區“團長”王曉春。
在街道口開著小商店的王曉春和丈夫,正跟送貨司機一起,忙著卸下100多人團購的400多箱商品。
食享會,一家2016年創立、從武漢起家的本土社區電商,目前已佈局全國50多個城市。疫情爆發以來,食享會武漢分公司迅速在全國採購生活物資及防護用品。眼下,這個“移動超市”,已為武漢近千個小區的居民送去米麵糧油、蔬菜水果、消殺洗滌等多種生活物資。
新零售模式的食享會,在這個特別的時期,如何連接社區、服務群眾呢?
王曉春,食享會去年9月任命的“團長”,負責四眼井社區的居民團購。作為新零售模式的重要一環,食享會聘請了近千名這樣的“團長”負責線上線下對接。在抗疫特殊時期,“團長”們像觸角一樣,延伸到近千個小區的居民。
卸完100多人團購的400多箱商品,王曉春開始按訂單分揀。以前,每個訂單送來時都單獨打包,用戶自提時掃二維碼就可以了。但眼下,總倉人力、運力受限,只有按箱起訂配送了,比如一箱360枚雞蛋是12戶團購的,必須按戶分揀打包。
“從來沒這麼忙過。”王曉春説,她管理的2個群567人,團購量比平時翻了數倍。
分揀完,志願者和下沉社區的黨員幹部來了,一起將貨物送到各個小區樓棟。王曉春在微信群裏通知訂戶下樓取貨,“編號取貨,每次下來5個人。”
那麼,食享會上能買到什麼?
蔬菜包、香米、麵粉、凍肉、砂糖橘、豆漿、熱幹面、抽紙、酒精、洗滌用品……這是食享會最近開團中的部分産品。黃志華説,每次團購商品控制在20個品類,減少分揀配送壓力。
目前,在食享會平臺,近千名“團長”每天要在微信群裏發送商品信息,組織居民接團,線下完成交付等。
“‘團長’和社區黏度很高,生鮮售後也是由她們完成。”黃志華介紹,如果出現到貨慢等情況,“團長”會及時在群裏溝通並配發物流現場圖片,居民情緒也會得到緩解。
在食享會位於東西湖區的倉庫內,100多人的團隊眼下全天候作業。
食享會的用戶仍在快速增長。黃志華説,這讓倉庫和運力趨於吃緊,不過,在商務部門幫助下,2月25日啟用了新倉庫,增援的公交車也開始參與配送。下一步準備對老舊小區推出更優惠的商品,滿足基礎需求,“也希望順暢對接各個社區。”
截至2月25日,食享會為武漢市民配送了超過30多萬份蔬菜包、300多噸水果,500多噸糧油米麵、各種肉類50多噸等民生物資以及疫情防護用品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盒馬鮮生:服務半徑擴大2公里
“盒馬鮮生已經配送過來了,請大家分批出門領套餐。”2月25日13時許,武漢市硚口區公路社區“團長”小路接收到配送的團購包裹,趕緊在團購群裏招呼居民下樓提貨。
盒馬鮮生,阿裡巴巴重構線下超市的新零售業態,該公司目前在武漢已有18家門店。
在公路社區大門附近,整齊擺放著16個包裹。包裹裏,有豬腿肉、五花肉、瘦肉絲、丹麥進口豬肉、烏雞等8種商品。“今天是‘肉蠻多’套餐,每個商品的價格都和盒馬APP上一樣,套餐價格是301.4元,搭配家裏的蔬菜,夠一家三口吃上三五天了。”
“團長”小路有一個500人的團購群,加上當天的團購,2月初以來已在盒馬鮮生太和裏店團購了6次。
“線上個人訂單已翻了兩三倍,市民需求量太大,我們就上線‘社區拼團’服務作為補充。”盒馬鮮生太和裏店店長張望聲介紹,目前該店社區拼團服務僅面向社區、團體客戶,一個小區與一名“團長”對接。
王念辛是該店社區拼團服務的負責人。他介紹,2月初上線拼團服務,剛開始為周邊3個社區每天配送300個左右的包裹。如今,面對封閉管理後的需求大增,服務半徑已從門店方圓3公里擴大到5公里,起送單也從30份調整為10份,日均配送1000個包裹左右,服務8至10個社區。
“我們的優勢是顧客可以在APP上看到要買的東西是什麼樣的,自選性大。”張望聲説,價格方面盒馬APP上的商品價格都和年前一樣。
“從早上4、5點一直到中午,我們一直都在收貨。”張望聲介紹,除了武漢本地供應商,盒馬上海總部也一直在幫忙調貨,很多商品都是一天多配,貨源是可以保障的。
為了盡可能服務多個社區,拼團配送都是多條線路同步進行。王念辛説,目前該門店有一輛商務部門安排的公交車,另外還有兩輛私家車幫忙參與向社區配送。
該門店還承擔了給醫護人員送餐的服務,已經持續1個多月先後免費為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武漢第六醫院、浙江援漢醫療隊、廣西援漢醫療隊等提供早、中、晚三餐。
訂單多了,需要更多的人手。目前該店每天有100多人在崗,個人訂單配送員80人左右,基本可以滿足每天的配送量。但隨著線上訂單量及社區拼團包裹量增長,正在不斷招人,以提高門店運能,爭取服務更多的市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