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肺科醫院放射科——老將新兵勇當“影像英雄”
圖為秦立新在武漢市肺科醫院閱片。(視界網 王敏 攝)
2月18日,武漢市肺科醫院放射科主任秦立新與他的17位同事在抗疫一線已堅守了47天。
每天,放射科影像技師工作時長達12個小時以上,高峰時要為300多名患者拍攝CT,冒著危險為危重症患者拍攝床邊片。每天,一個閱片醫生至少要診斷50名患者,查看100張片子,20000多幀鏡頭。長期用眼過度,他們不得不用上放大鏡。
奮戰火神山
80多個小時未合眼
1月3日,醫院成為定點醫院後,50歲的秦立新作為專家組成員,除了日常閱片,還要參與商討制定診療方案,常常忙到深夜。
1月23日下午2點,下了夜班的秦立新剛煮好午飯,卻接到通知,要他到火神山醫院籌備放射科建設。沒有絲毫猶豫,他囫圇吃了幾口便趕往籌備組。
1月28日,火神山醫院放射科建設進入攻堅階段,吊裝機器、安裝調試、聯網……從28日早6點,一直到31日晚12點,80多個小時,秦立新沒有合過眼。
秦立新的左膝有積液,不能多走路,平時上班最多走五六千步。奮戰三天,每天步數都有兩三萬。工地陰冷,他的膝蓋腫脹嚴重,無法彎曲。施工現場距離廁所較遠,為了保護膝蓋,他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2月1日淩晨2點,放射科建成。秦立新和組員們回到賓館,8個人擠在3張床上,才踏踏實實睡了一覺。
退休老專家
“逆行”回漢上崗
63歲的余輝山原是該院放射科主任,2017年退休返聘後負責疑難影像診斷。春節前,出於對老專家的關懷,醫院特批余輝山回揚州過年。除夕當天,因放射科主任秦立新支援火神山,醫院急需余輝山回院負責放射科工作。
17年前,余輝山曾前往抗擊非典一線。在揚州火車站,因武漢封城不再發售到漢車票,情急之下,他將手機裏的“抗擊非典先進個人”證書照片給值班站長看。
經值班站長核實,當晚6時,余輝山登上了開往漢口的D3156次列車。4小時後,他抵達漢口站,等不及執勤武警為他聯繫車輛,又一路快跑約5公里趕回醫院。
接下來的日子裏,余輝山住在了科室的值班室,再沒有離開醫院。
父母不幸感染
夫妻倆仍奮戰一線
39歲的沙晉璐已經參加工作18年,是放射科資深技師,妻子是檢驗科醫生。
疫情發生後,夫妻倆一直沒有回家,66歲的父母留在家裏。1月22日晚,沙晉璐的母親到醫院CT檢查,發現肺部症狀符合新冠肺炎特徵,屬於輕中症,核酸檢測呈陰性。因醫院床位緊張,只能回家隔離治療。
沒想到一週後,在家照顧母親的父親也被感染了。按相關規定,沙晉璐和妻子都是一線醫務人員,不能在外跟患者接觸,感染的二老只能相互照料。
沙晉璐請醫院的一位同事,通過微信電話指導父母居家治療。前些天,二老復查時明顯好轉,他和妻子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現在,沙晉璐每天要做100多個CT,為至少6個危重患者拍攝床邊片。
年輕技師
退掉機票留守崗位
26歲的杜佳偉是遼寧盤錦人,入職還不滿兩年,是科室最年輕的技師。春節前,科室考慮到他離家遠,特批他休假。
1月22日臨出發前,杜佳偉退掉了返鄉機票,“特殊時期,大家工作很辛苦,我不能走。”他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母親説,“你還年輕,要多擔當些。”
杜佳偉直言,剛開始接觸患者的時候,很緊張。尤其是每天要為機器擦拭消毒、拍攝床邊片,都是零距離接觸,他覺得自己“有點疑神疑鬼”。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戰鬥,他越來越自信,“同事們都沒有退縮,我是科裏最年輕的,理應做得更多更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王敏 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