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江岸區“95後”志願者:目的地是“希望的集結點”
國際在線湖北報道(高鈺姍 通訊員 團小青):“接單了。”接過出院患者的名單,駐武漢市江岸區出院患者轉運專班志願者小分隊成員余亮邊説邊和小分隊的夥伴們比誰的單子大、人數多。余亮今年24歲,是武漢本地人,從2月19日開始,成為了駐江岸區出院患者轉運專班志願者小分隊的一員。
每天要跑30到40車次
2月22日起,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完成醫院治療後,都會到指定場所統一實施為期14天的康復隔離和醫學觀察,志願者們管這個指定場所叫“康復驛站”。余亮所在的轉運專班負責將具備出院條件的所屬江岸區患者,集中轉運到“康復驛站”進行觀察。
江岸團區委介紹,志願者小分隊共4人,都是自願參與。他們每天10時集合,領取當天出院人員的名單,與醫院和“康復驛站”對接後,和司機趕到醫院轉移具備出院條件的患者。余亮説,小分隊每天要跑30到40車次,差不多要接200余人,24時左右下班。
每到一個新的“康復驛站”,志願者們會協助將被子、開水瓶等生活物資分發到房間,讓患者可以安心進行14天的康復隔離。
醫院離“康復驛站”的距離有遠有近,每天車程就有二三百公里,志願者們全程穿著防護服,一整天下來全身濕透。
最近的接送量是之前的兩倍
“最近每天接送的出院人數是之前的兩倍多。”余亮説,他為這些患者高興,也感覺大家正向勝利靠近,但同時更覺得要加快腳步,跟上出院人數增長的速度,為出院患者做好服務。
余亮介紹,從2月14日接到正式成為一名青年志願者的通知後,他就獨自搬到了公司的招待間裏,做好自我隔離。
“此刻我更能體會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艱難與不易。看著出院患者越來越多,我真的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余亮感慨,正如志願者小分隊成員宋焰所説,志願者行駛在路上,通向的目的地是“希望的集結點”,去往的人越多,疫情遠去的希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