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次生死搶救 住了50天ICU的病人痊癒啦
周晨亮在二級防護服基礎上,戴個面屏頭盔就給陳棟做氣管插管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供圖
“祝賀你,第二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其他身體指標也達標,可以辦出院手續了!”3月2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的新冠肺炎患者陳棟(化名)經過50天的治療,終於痊癒。50天內,他3次“遊走”在死亡邊緣,最終被醫護人員搶了回來。
陳棟39歲,是這間ICU裏住得最久的人之一。1月13日,他一家三口因聚集性發病被該醫院收治,妻子和孩子是輕症,他最嚴重。送到醫院當天,因為生命垂危,就住進了ICU。
第一次插管
醫生穿著二級防護服衝了上去
1月14日淩晨,上了無創呼吸機的陳棟突然出現嚴重缺氧。
ICU主任周晨亮很快意識到,“患者需要氣管插管!”晚一秒就危及生命,周晨亮只能在二級防護服基礎上戴一個面屏頭盔,開始操作。
他穩穩地將可視喉鏡置入病人口腔,暴露聲門,就在陳棟呼吸功能崩潰的一瞬間,周晨亮順利地將氣管導管送入病人的氣管中,充氣囊,接呼吸機,一氣呵成。數秒後,脈搏氧飽和度重新升起來,一步步回到安全值,大家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經過一週有創通氣,陳棟的呼吸功能逐漸好轉,達到了脫離呼吸機和拔管的標準。在無正壓頭套的情況下,周晨亮將治療巾中間挖個窟窿、安上塑膠屏,戴著這自製頭套進行風險更大的氣管拔管。
剛拔管又病危
再次搶救成功醫生哭了
拔管當夜,監護儀發出驚心的報警聲。陳棟再度發生嚴重缺氧,命懸一線。值班醫生孫麗芳一邊為病人加壓給氧,一邊緊急呼叫周晨亮。
是再次插管還是繼續使用無創呼吸機?經過短暫緊張的討論,最終選擇了無創通氣。一陣緊張搶救,陳棟轉危為安,避免了再插管可能帶來的風險。此時的孫麗芳全身濕透,淚水不住地往外涌。大家都明白,她是被病情變化之快給急的。
3天后的晚上,淩晨3時,值班醫生劉樹超發現,陳棟突然陷入昏迷。他迅速作出判斷,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導致。加壓給氧的同時,觀察瞳孔、急查血氣,經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處理,二氧化碳濃度降下來了,陳棟很快甦醒。
把握好時機
該插管就得插管
東院的ICU裏共有16張床,躺著該醫院近8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危重的16人。近1個月來,危重症治愈率大幅提高。
“這次新冠肺炎的一大特點就是患者病情變化特別快。”周晨亮總結救治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做好呼吸支持治療,把握好有創插管時機,並且將肺保護通氣策略貫徹始終。即便病人上了無創呼吸機後血氧飽和度能達到90%以上,但如果呼吸頻率過快、超過35次/分鐘,潮氣量達到600以上,就需要插管。秘訣之二是“沒日沒夜地守,眼都不眨地盯著病人和監護儀”。時常有病人在淩晨或在醫生交班時情況突然急轉直下,這時候醫生要立刻回到床旁,1分鐘都不能耽誤。
周晨亮認為,“救治重症病人,醫療資源始終是第一位,如果沒有中央的雷霆決策和資源調配,縱使我們再有本事也無濟於事。這次東院得到全國10省市12支醫療隊、1600余名醫護的支持,我們從內心表示感謝。”(長江日報記者黃琪 通訊員杜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