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步走實現“床等人”
原標題:醫院、方艙、隔離點各司其職 治療關口前移 合理配給醫療精英武漢三步走實現“床等人”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市多渠道擴增收治床位,保障新設床位救治能力。截至2月29日,定點醫院床位、方艙醫院床位、隔離點床位三類床位均實現“床等人”,為提高治愈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數據顯示:
醫院(定點、擴增及其他)可使用床位26911張,其中空余床位6704張;
方艙可使用床位13467張,其中空余床位7255張;
隔離治療點可使用床位11172張,其中空余床位7482張。
全市籌措治療床位總數達5.1萬餘張,不同點位空床都在6000張以上,完全可以滿足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隔盡隔的要求。
真正實現“床等人”,武漢在全國上下的支援下,走好了這三步。
第一步:醫院、方艙、隔離點各司其職 形成救治“閉環”
定點醫院主攻救治重症患者,方艙醫院收治輕症病人,隔離點以隔離親密接觸者和康復者為主,形成了治療、隔離的救治“閉環”。
武漢治療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從最初的第一批2家醫院到第五批增至48家醫院。30多天內,全市各類醫療機構籌集了2.6萬多張床位,成為抗擊疫情的主戰場。
作為第一批定點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經過6次改造,現共有住院患者202人,空置床位120張;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拿出了2000張床位,成為床位最多的定點醫院;民營醫院泰康同濟(武漢)醫院主動請纓,提前開業,籌集1060張床位;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星夜搶建,共提供2500張床位,為重症救治力度再加碼。
2月3日晚,武昌區洪山體育館、江漢區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東西湖區武漢客廳這首批3家方艙醫院連夜啟動改建,48小時內改建完成。中國保利集團等愛心企業捐贈近萬張床舖、數百種生活物資,從四面八方及時送來。2月5日晚,首批3家方艙醫院陸續開始收治病人。
截至目前,武漢建成16家方艙醫院。實現“應收盡收”,方艙醫院“功不可沒”。
籌措隔離點,讓居家隔離者全部隔離觀察,是真正阻斷家庭傳播的關鍵一環。全市各城區將具備水電氣和清潔排污保障條件的賓館、酒店、學校等場所,迅速改造為集中隔離點。為避免交叉感染,實行“一人一間”單獨隔離。同時每個隔離點有專門的醫護人員對入住人員進行24小時醫學觀察,一旦病情發展及時轉運入院。
2月18日,在我市已有隔離點的基礎上,又徵收16所省屬高校將作為儲備隔離點,共計床位15000張。截至目前,全市籌集7萬張隔離點床位。
第二步:應收盡收 治療關口前移
“床等人”,既要有床位,更要把需要救治、隔離的人“鎖定”。
武漢市關閉離漢通道後,由於醫療資源不足,部分疑似患者只能採取“居家隔離”的措施。受社區醫療衛生資源限制,“居家隔離”效果有限。
2月1日,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下達緊急通知,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進行分類集中收治和隔離,成為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轉捩點。
2月17日起,全市開展了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在2月20日完成5個“百分之百”工作目標。即:確診患者百分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
在新浪微博上,有一個關於“肺炎患者求助”的“超話”,網友可將求助信息發到這個“超話”下,再由微博管理員傳達給政府相關部門。疫情發生後上面的求助信息幾乎沒有斷過。
2月18日,微博管理員欣喜地發佈:“經站方統計與核對,肺炎患者求助超話在2月17日24小時內收到的關於新冠肺炎未收治的求助信息為零。”
據統計,2月9日打響應收盡收攻堅戰以來的10天,就收治了約2萬名患者入院治療。2月21日起基本實現了“床等病人”,目前床位已實現富餘供給。
第三步:配給醫療資源提升治愈率 加速病床“流轉”
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充足的醫療資源是重中之重。目前,全國已派出4.2萬名醫療精英來到武漢抗疫一線,極大緩解了醫療資源的緊缺。醫護人員對患者精心照顧、治療,為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治愈率作出了巨大貢獻。
武漢市第七醫院醫務辦主任郭險峰介紹,該醫院得到河北省醫療隊的支持後,一步步取得抗疫戰爭的勝利,首先是2月中下旬首次達到在院、出院人數平衡,目前出院患者越來越多,已經有一個病區關閉休整。
目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已從發熱門診轉移到ICU病房。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介紹,為降低病死率和重症率,國家為湖北調集了全國10%的重症醫務人員。同時,治療方法越來越規範,從早期治療手段不多,到現在逐漸找到一些可能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市六醫院醫務科副主任賀鵬介紹:“我們採取西醫對症支持治療為主,配合中醫聯合診治,實現1+1>2的效果,提高了患者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截至3月1日,武漢市累計治愈出院病例21185例,治愈率達42.96%。出院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給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騰出了更多空床位。
據武漢市衛健委介紹,目前正騰退部分小型定點醫院病房,經過消毒處理後,將作為普通病房,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
專家點評>>>
做到“床等人” 最大程度阻斷傳播鏈條
“從一床難求到床等人,這個過程確實是一個大的轉變,説明我們的防控舉措收到實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尹平教授表示。
他説,首先,通過定點醫院等各方籌集床位,特別是建立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讓床位短期內得到很大增長,為應收盡收創造了條件。在床位大量擴充的情況下,實現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重大意義在於把疑似病例、不能明確診斷的發熱病例、密切接觸者隔離起來,最大程度控制感染源,阻斷傳播鏈條;另一方面臨床診斷病例,輕症得到及時救治,避免向重症轉換,降低整體病死率。
尹平表示,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過程中,存量不斷消化,疑似病例數不斷減少,確診患者80%來自於疑似病例,相應地每日確診患者也呈明顯下降趨勢,新發病例維持在低水準增長。
在本地醫護團隊和全國馳援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治愈率不斷上升,病死率不斷下降。到2月20日,武漢新增治愈病例首次超過新增確診病例。
他説:“康復患者出院越來越多,確診入院患者越來越少,這樣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床位。表明疫情快速上升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不能麻痹大意,新增確診病例每天仍然在3位數,下一步重點在臨床治療,下大力氣降低病死率,同時,社區防控不能大意,特別要抓好密切接觸者追蹤隔離。”(長江日報記者黃琪 劉睿徹 孫笑天 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