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羅文村36戶村民“抱團”種香蔥嘗到甜頭

2017-05-23 15:36:07|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末尾有圖【民生圖文列表】【即時快訊】臨高羅文村36戶村民“抱團”種香蔥嘗到甜頭

  5月19日,王命生夫婦在臨高縣臨城鎮頭星村頭星田洋常年瓜菜基地采收香蔥。

  天空下完一場小雨,田壟上的香蔥愈發翠嫩了。

  “這茬蔥長得好,又高又靚!”臨高縣臨城鎮頭星村委會羅文村,一個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內,王命生和妻子王小麗一人洗蔥,一人捆蔥,準備把剛拔回來的100多斤香蔥捆好拉去銷售。在縣城讀高中的兒子週末要回家,夫妻倆有説有笑,越幹越有勁。

  王命生住的這一層樓房,已經搬進去住了6年,卻一直沒有刷墻裝修。客廳墻上糊滿的獎狀,是夫妻倆最珍視的“家當”。

  “種蔥成本低,價格好的時候,一畝一年能賺2萬多元。” 王命生笑著告訴記者,以前種水稻、打零工,一年下來不得閒,卻不見錢。蓋房子欠了外債,加上一雙兒女相繼考上高中,讀書要花錢,他們只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裝修的事拖了3年又3年。2015年被列為貧困戶後,跟著村裏的致富能人種了1.5畝香蔥,家裏的光景開始變好。

  “去年政府支持我們種蔥,發了4000元農資補助,兩個孩子上高中,不僅免了學雜費,每人每年還發2500元生活補助,省下不少錢。”王命生高興地説,去年靠種蔥收入2萬多元,一家人光榮脫貧,他倆更有幹勁了,每天淩晨3點多就去地裏幹活。

  在羅文村村東的田洋上,無論颳風下雨,都可以看見一群像王命生一樣躬著腰在地裏勞作的種蔥戶,其中不少人通過種蔥脫了貧。

  而要説起這種蔥的歷史,不得不提到村民小組長蘇紅。他是第一個帶頭吃螃蟹的人。2014年,經常去鎮上賣蔬菜的蘇紅,承包1畝多地種香蔥,一年之內還清了家裏的債務。第二年,他擴大種植到5畝,村民們也紛紛效倣,調整種植結構,種起了香蔥。

  從三五畝,發展到如今的250畝,羅文村成了遠近聞名以種蔥為主業的常年蔬菜種植基地。

  看準了香蔥種植産業的富民效應,臨高縣有關部門加大幫扶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村民擴大種植規模,同時引導村民增加大蒜、薺菜、菜心等種植品種,做大做強羅文常年蔬菜種植基地。兩年來,臨高縣有關部門投入資金600多萬元,修通頭星村的出村道路,方便收購商進村運銷蔬菜。同時針對該基地冬春季節缺水的情況,深挖生産用水機井,建設太陽能抽水灌溉發電項目、修建排水溝,基地現代設施農業,初具雛形。

  2016年11月,羅文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王命生家的客廳掛牌成立,全村36戶村民“抱團”發展種香蔥,其中29戶是貧困戶。合作社成立以後,村民們統一採購農藥化肥,邀請農技專家來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去海口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日子過得越來越火紅。如今,合作社的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臨高縣委、縣政府十分看好羅文常年蔬菜種植基地的發展前景,下一步計劃投入2000萬元,把該基地作為城郊“菜籃子工程”來規劃建設。昔日貧困人口過半數的羅文村,從一棵香蔥出發的村民脫貧致富路,正越走越寬。

  載著捆好的12捆香蔥,王命生開著三輪摩托車一路駛向田洋上的收購點。“今年我要再承包0.8畝地來種蔥,掙錢把家裏好好裝扮一下。”迎風疾馳的農家漢子信心滿滿。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