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黑龍江報道(記者 劉才星):因為擁有廣袤的黑土地,黑龍江成為中國糧食主産區和産糧第一大省。這裡農業種植的行家裏手比比皆是。北大荒集團五九七農場有限公司第十二管理區的水稻種植戶英成明,堪稱行家中的高手。2011年秋收時,他曾參加虎林市綠都農民協會組織的比賽,和虎林市的農戶進行了一場水稻産量大PK,力壓對手獲得水稻高産大王一等獎。2019年他獲得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今年又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個全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獎章,可以説是他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在黑土地上種出來的。
英成明 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5月10日,59歲的英成明正開著水稻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再過一週,這150畝水稻田的插秧就能夠全部完成。
出生於1964年的英成明,是北大荒的“農墾二代”。初中畢業後,他進入連隊作業站當上了農業工人。1997年9月起,因為旱田改水田,他和兩個弟弟一起幹起了家庭農場,專業從事水稻種植。此後的26年來,他在這片寒地黑土上精耕細作,科學種植,不僅自己進行技術創新,還幫扶和示範帶動周邊職工,一起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從小就在這片黑土地上長大,英成明悟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不能再像父輩們那樣“順著地壟溝找豆包”了。從開始經營家庭農場之日起,他就把主攻方向確定為科學種植和技術創新。他報名參加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的學習,一有機會,就外出學習取經給自己充電。他定下一條規矩,每年都拿出1000多元,用於訂閱農業技術報刊。通過努力學習鑽研,他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科技知識,成為遠近聞名的旱田種植高手。他家的田裏,經常會迎來參觀取經的人。
英成明分享種植技術 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他所在的管理區位於雙鴨山市寶清縣五九七農場長林島,這裡天然水資源十分豐富,適合大面積機械化種植水稻,而種植水田的效益要優於種植旱田。於是,他就帶領兩個弟弟抱團經營,率先在管理區內實施農場規模化經營模式,把500畝旱田改造成優質高産水田。在水稻種植的各個生産環節,他都走在前頭,成了全區種植戶的榜樣和標杆。每年他都在全農場第一個完成育秧棚清雪扣棚工作,並先後推廣應用了大棚動力清雪機、大棚三膜覆蓋技術、軌道式運苗一體機、合理施肥、葉齡跟蹤診斷技術、水田惡性雜草防治技術、淺濕幹灌溉等七項重點新技術。在他的引導下,全區30多個種植戶將新技術運用到水稻生産,輻射帶動面積達3000多畝。
在他家水田中間,原來有一個大約15畝的水泡子。他把這塊不産糧的廢棄地填平,改造成高産良田。使自家的水田連成一片,實現了農田高産網格化。他還把稻田四週種上各色花卉。盛開的鮮花配上稻田起伏的綠浪,引來許多旅遊觀光客。秋季水稻剛收穫完畢,就有客商到他家地頭收購,儘管當年水稻價格下跌,但他卻能以1500元一噸的價格把家中的水稻賣出。這個價位在管理區首屈一指。他種植的水稻,經國家6部門聯合驗收,萬畝片畝産700公斤,獲世界寒地水稻最高産。
2014年,農場工會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工作室的技術骨幹,英成明拿自家150多畝水田作為工作室的試驗田。他創新農業新技術作業方法,採用測土配方施肥,從育苗、插秧到收穫,細化各環節標準化管理,全過程機車作業,提升了工作效率。他與工作室其他技術骨幹開展寒地水稻高産技術、品種對比試驗、3414肥料試驗 、葉齡診斷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水田旱整平免攪漿技術,其中,水田旱整平免攪漿技術的應用,實現增産5%-7%,水稻側深施肥技術,降低肥料總用量5%-8%,實現增産4%-8%。管理區每畝實現增産30斤,畝節約成本20元,畝增收36元,新技術推廣示範輻射帶動面積達30000畝。他所在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省級工人先鋒號”,2020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英成明(右)查看水稻長勢 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在農場工會開展的“壟上行”科技志願服務活動中,他發揮勞模示範引領作用,經常到農場其他管理區與90多家種植戶一對一、面對面地進行技術交流和技術幫扶,解決疑難雜症問題50件次。他累計參與田間大課堂培訓68次,進行技術指導210次,傳授應用技術17條,發放志願服務聯繫卡1500多張,發放水稻技術書籍100多冊,幫助20多名種植戶增産增收12.6萬元。
他在忙活自家的水稻種植時,從不忘鄉親們,誰家有個事兒説一聲他馬上就到。農閒時節,他到北京、天津和哈爾濱等地,為農戶購買育秧大棚所需的鋼管,節省資金10000余元。他買來電焊機、砂輪、切割機等工具,自己動手無償幫助其他農戶加工大棚鋼管,幫助他們建起了52座大棚。他毫無保留地把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傳授給周邊的種植戶。有的種植戶文化水準較低,對農業機械使用不夠得心應手,他就手把手地教會他們使用。誰家的機械出現故障了,他都會不辭辛勞地幫助他們排除故障。農戶們都説,“有老英在這兒,我們什麼都不怕,一定能有個好收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