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第二機床廠廠房
父母工作過的老廠房,還是舊時模樣?
南京首批工業遺産類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公佈,記者實地探訪
國民政府首都水廠、金陵船廠、南京汽輪電機廠、南京曙光機械廠、南京光學儀器廠、南京手錶廠、南京第二機床廠、南京宏光空降裝備廠……近日,南京市政府公佈了首批南京市工業遺産類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其中工業遺産類歷史建築一共有68處上榜,歷史風貌區有6處上榜。
這些承載著我們父母一代歷史記憶的工業建築,它們目前的保護狀況如何?現代快報對上榜的部分老廠房進行了實地探訪。
記者 胡玉梅 鹿偉
實習生 耿樸凡 韓雨霽
前世:南京第二機床廠廠房
今生: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
變身“國創園”
老廠房工業風貌猶存
西靠明城墻,北接內秦淮河,位於秦淮區菱角市66號的第二機床廠,成立於1959年,是新中國工業發展的見證。在這次公佈的名錄中,第二機床廠的8號樓、19號樓、26號樓、27號樓、28號樓都被列為南京市工業遺産類歷史建築。
如今,這裡轉型為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園區內保留了四十多棟老廠房,有的墻上還保留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標語。
在8號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銹跡斑斑的大型管道。第二機床廠的老職工冷益群介紹説,7、8號樓是機床廠鑄造車間,這些管道是車間的除塵器,也是第一道工序。現在,這裡是園區內的非機動車輛停放處。
19號樓是原來的工具車間,負責加工模具,而現在這裡是南京創意設計中心的辦公區。一邊是原來紅色磚墻的老廠房,另一邊則是透明玻璃墻的現代辦公樓。在老廠房門口,豎立著一對機床立柱,門前則保留著當年生産的第一代機床。
與19號樓古今結合的設計不同,26、27、28三棟樓除了加固了一層屋頂,外觀與原來別無二致。冷益群説,這裡是原來的大型加工車間,所以廠房很高,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了辦公樓和立體車庫。
據了解,第二機床廠這塊區域最早要追溯到清朝末年,兩江總督劉坤一創設“江南鑄造銀元制錢總局”。民國成立後更名為“中華民國江南造幣廠”。這裡曾鑄造過“袁大頭”和孫中山像銀元。此後這裡還一度作為民國時的度量衡製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