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有一個片段,檢察院反貪局局長侯亮平在傳喚某國企董事長劉新建時説,你也是共産黨員,老革命的後代,當年你爺爺是打鬼子犧牲的,你姥姥是京州最大民族資本家大小姐,卻視金錢如糞土,為當年京州黨組織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經費。你今天走到這一步差的是什麼,差的是信仰,因為你失去了信仰。劉新建聽不下這番話,當場背誦起《共産黨宣言》,表明自己並沒有丟掉信仰。很顯然,劉新建的信仰不過是嘴邊上的信仰,是無法與行動劃等號的,也是靠不住的。
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一些貪官動輒就把馬克思主義挂在嘴邊,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其實,這些只不過是他們華麗的外衣。真正的信仰是凈化靈魂的甘露,是為之趨赴的動力,是實際行動的體現。當年孫中山在黃埔軍校號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從今天起立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允許有陞官發財的心理。的確,因為革命的信仰是為民族大義,是不能計較個人得失的,如果心裏想著陞官發財,所謂的崇高信仰就成了遮醜布,是對人民群眾的矇騙。
信仰,既言之於口,更要付之於行。中國共産黨人領導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言必行、行必果,説出去的是什麼話,做出來的就是什麼樣。革命戰爭年代,方志敏“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但他卻不動分毫,清貧如洗;燈紅酒綠的年代,楊善洲打造出金山銀山,私人“財産”卻只有草帽、砍刀和煙斗。“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把“忠誠、乾淨、擔當”作為“座右銘”,他像蜜蜂一樣勤勉敬業、像鐵人一樣忘我工作,在幫助農民脫貧時説,“賺錢的事你們來幹,不賺錢的事讓我們來幹”。僅僅三年時間,就讓全縣近70%的貧困人口脫貧,而在個人利益上則毫無所求。共産黨人正是擁有崇高信仰併為之奮鬥,才贏得政績、贏得地位、贏得群眾擁護。
個別領導幹部之所以只把信仰挂在嘴上,甚至僅僅用於教導別人,從根本上講是沒有讓黨性戰勝私欲,在他們看來,私利才是實惠的,做事情總想著“得點什麼”。因此,他們把權力作為謀私的工具,用口頭上的信仰來遮掩行動上的貪婪。這樣的信仰還真的存在嗎?黨的宏偉事業還能成功嗎?這種僅僅把信仰放在口頭上的黨員是不合格的黨員。
習主席反復強調,對馬克思主義、共産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我們要想不得“軟骨病”,不在風雨中沉淪,就要做到對科學理論不只是真學,還要真信,不只是真信,還要真做,不只是真做,還要真見其效。我們只有學而用之、言行一致,才不會走偏道邪道,也才會在教育別人之時更有説服力,才能帶領廣大群眾一道朝著理想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