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適合腎臟病人的低谷蛋白稻米在南京農業大學成功轉讓,該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萬建民教授團隊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手段培育,新品種稻米的平均谷蛋白含量僅為2.63%,約為普通品種的一半,將其替代普通大米作為主食,可減輕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負擔。
萬建民告訴記者,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蛋白質代謝方面存在障礙,需要對蛋白質的攝入進行嚴格控制,普通大米中富含的谷蛋白會加重其腎臟負擔,加速腎臟功能的衰退;降低大米等主食中的植物蛋白質攝入量,可減少血中的氮素滯留,減輕腎臟的負擔,從而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程。
這次與南農大合作的轉讓企業福州東澤醫療集團董事長周少文説,將在萬建民團隊指導下,與江蘇大豐華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進行高品質的、標準化的低蛋白大米綠色種植,力爭到2019年,低谷蛋白水稻種植面積發展到30000畝,年覆蓋腎臟病患者2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