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文體 >> 正文

鍾山文藝大講壇在寧開講 著名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

2017-05-10 15:46:26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蒲怡然     責編:胡雨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李海龍):5月4日,由著名畫家高雲帶來的“‘畫以載道’——聽高雲説畫”藝術普及講座在南京老門東及物會館開講。此次講座是由南京市委宣傳部與南京市文聯主辦、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南京廣電集團協辦、鳳凰網江蘇承辦的系列文藝名家大講壇“鍾山文藝大講壇”的首場講座。

  據了解,開設鍾山文藝大講壇是推進南京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未來幾年,“鍾山文藝大講壇”將致力於成為具有充分影響力的全國性“文藝講壇”之一。

(已審 原創 文體)(頁面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稿件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在寧開講 著名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

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黨組書記、市文聯常務副主席陳煒與高雲一同為“鍾山文藝大講壇”銅牌揭幕 攝影 李海龍

  本次講座主題為“畫以載道”,高雲向聽眾分享了自己的繪畫心路,並就藝術愛好者關心的如何判斷一幅畫的好壞、如何識別欣賞一幅好畫、什麼樣的畫家才是好畫家等諸多藝術欣賞基礎問題進行了觀點分享。

(已審 原創 文體)(頁面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稿件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在寧開講 著名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

講座現場 攝影 李海龍

  為改變命運學畫 從此人生只爭朝夕

  有美術評論家把高雲藝術生涯最初的十年(1973-1982)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高雲主要在農村自學,這是他的入門期;

  第二階段是高雲參加江蘇省全省美術創作班時期;

  第三階段是高雲考入南京藝術學院國畫係,對中國畫進行系統學習的時期。

  “16歲在蘇北農村當知青,為離開農村而學畫。”高雲笑著説。 “改變命運”是少年高雲的目標和動力,畫畫是他最大的精神寄託。高雲的繪畫啟蒙老師僅僅是本書——每天早上4點起來,借著晨曦,照著書練習畫畫。逐漸的,自此之後,他養成了“只爭朝夕”的好習慣,每天僅睡6個小時,並始終保持著這種作息規律。

(已審 原創 文體)(頁面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稿件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在寧開講 著名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

  

  講座現場 攝影 李海龍

  皇天不負苦心人, 18歲就創作出自己的處女座《小小神槍手》;27歲,他創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羅倫趕考》,並在1983年的全國美展上以此拿下了金獎;32歲,高雲已被列入中國連環畫十家之一;41歲,他與何家英共同創作的國畫《魂係馬嵬》,入選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卷》。

  好作品要雅俗共賞 好畫家要“十項全能”

  對於什麼是好畫,高雲概括道:“大眾喜歡、專家稱道的,是好畫。”高雲 “以畫説法”,向觀眾分享他自創的“鑒畫五心訣”:一是要形式新;二是要表現美;三是要內涵深;四是要技藝精;五是要品格高。好畫的共性,就是既能被大眾接受和喜歡,又能得到專家的肯定和讚譽;二是具備精品的品質。

(已審 原創 文體)(頁面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稿件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在寧開講 著名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

  

  講座現場 攝影 李海龍

  對於美院學生、青年畫家來説,他們最關心的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被大眾與市場同時認可的“好畫家”。高雲明確説:“有好作品才有好畫家。”他認為自己的一點點榮譽,也是靠作品贏得的,而且只有沉下心創作才能出好作品。

  最近,向來以人物畫見長的高雲還為祿口機場、江蘇大劇院的貴賓廳創作了巨幅山水作品。對於這種轉向,高雲在講座中做了詳細解釋,他堅持認為一個好畫家應該是諸科兼擅的全能型畫家。“畫家分科本不該這麼窄。很多大畫家也都是全能型的,比如傅抱石、李可染、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等。”

(已審 原創 文體)(頁面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稿件標題)鍾山文藝大講壇在寧開講 著名畫家高雲首講“畫以載道”

  講座現場 攝影 李海龍

  美不是藝術家的專利 每個人都需要藝術滋養

  藝術圈有很多亂象,一些畫家對傳統文化一知半解、一味追求創新,導致其作品畫風生硬,甚至簡單拼湊成一幅視覺大雜燴。還有一些人對藝術的理解過於狹隘,一味把作品往玄乎和高大上上靠。這種種現象聚集就形成了一種局面:藝術家沉醉於 “自嗨”之中,而老百姓卻對藝術“一臉蒙圈”。高雲認為,美並非藝術家的專利,一個好畫家必須創作符合老百姓需要的作品。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藝術多數情況下是缺席的。當今時代,藝術與生活的界限逐漸模糊。日常生活進入藝術並被審美化,老百姓早已對此習以為常,大量波普藝術、拼貼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的産生,將日常生活的內容整合進藝術。但是,藝術與世俗生活間依然是一種弱關聯,需要更加暢通的渠道溝通彼此。

  “每個人都需要藝術的滋養。老百姓需要藝術,藝術也該為老百姓服務。”高雲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