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李海龍):在江蘇省發展大會到來之際,南京郵電大學牽頭舉辦了一場電子通信領域的學術論壇,並通過多種優等待遇積極邀請海外青年學者回到家鄉,用自己在各個領域中的經驗,為江蘇發展出一份力。
該校黨委書記劉陳教授在致辭中説,南京郵電大學作為國際電信聯盟首批學術成員單位,培養出了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等傑出校友,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南京郵電大學始終把人才作為辦學興校的第一資源。
校長楊震教授著重介紹了學校引進人才的政策待遇。主要包括高水準師資補充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兩大類。一類是海外引進的博士、博士後。對於學校錄用的博士,學校將與其簽訂“6年+4年”的服務期,不僅享受事業單位的編制和30萬元人民幣的年薪待遇,還同時享受安家費、住房補貼、租房補貼、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優厚待遇;第二類是高層次人才引進,主要為事業上已經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的學者。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揭牌儀式。由諾貝爾獎獲得者Peter Grunberg(彼得·格林貝格爾)教授領銜的工作室在今年被命名為首批“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自從Peter教授來到南郵後,省委組織部還專門成立Peter研究中心並授予2016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以表彰其為中國在可見光通信集成晶片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
此次論壇持續兩天,除了主體活動外還包括相關學院組織的十一場分論壇、對接洽談、實驗室參觀、自由討論等環節,目的是向海外青年學者充分展示了南京郵電大學近年來“引才、用才、育才”的成果。